王涵
吃,是过年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虽是老生常谈,却不可不谈,虽然难谈出新意,硬着头皮,也要谈几句。
古人造字,含义深刻。“吃”字拆开来读,立意不凡。吃,由两个字组成,左面是“口”,右面是“乞”。乞者,求也。过去有相当一批人食不果腹,吃要通过向他人乞求,才能把食物送进口里,可见吃来之不易。吃饭的“饭”,也由两字组成:“食”和“反”。食不可缺少,食不可过饱,食不可超量。吃得太饱,佳肴在肚皮里过量,不能消化,它们就要造反,就要作怪,轻则呕吐,重则到医院里吊水。我有一个好朋友,因某次吃喝过量,诱发急性胰腺炎。
因此,过年谈吃,还有许多学问。
吃,是一种享受,老早把吃得好看作是一种福气,俗称“口福”。吃是一种文化,叫食文化,食文化,吃什么,怎么吃,大有讲究,大有文化内涵。吃更是一种科学。ABCD,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主食副食搭配,都有学问。如何吃得科学,吃得得法,吃得消化,大有讲究。
过年不好暴饮暴食。天天大吃大喝,必定吃出毛病。俗话说,病从口入。天天忙于应酬,顿顿山珍海味。这不值得开心,也不值得炫耀。
人的胃才那么点,怎么容得下那么多的美食佳肴:水煮鱼、纸包鸡、香酥鸭、红烧肉、炒虾仁……报上一串菜名,再加几杯啤酒饮料,统统需要肠胃来消化。考虑到春节一年一次,欢畅地豪吃豪饮似乎有了借口,于是小年夜、大年夜、年初一到年初五,正月十五还要吃元宵,享了一次又一次口福。
营养过剩不是一件好事。你不把嘴巴管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一样一样,一前一后,不请自来。过年一体检,“三高”帽子全套上。肥胖症、“大肚皮”,就是吃喝过度的美食家常见的卖相。从此嘴巴上挂把锁,不亦悲乎?与其春节后大把大把吃药,不如从今年过年开始管好嘴巴。
现在平时也时常“过年”,又何必春节天天大吃大喝?宁带三分饥,不吃十分饱。参加宴会口下留情,每样菜尝一点即可,最忌贪吃无厌。每顿少吃几口,可以益寿延年。可参加可不参加的宴请,尽量不参加;可吃可不吃的好东西,尽量不吃。喝酒切忌一醉方休。贵妃醉酒只能在舞台上演,在马路上演必定闯祸。酒极容易生乱,“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两句紧箍咒,春节时更有必要再念一遍。
请记住多吃与少吃的辩证法。多吃就是少吃,少吃是为了多吃。近日少吃,来日多吃。来日方长,许多人可以活到100岁。为了将来多吃,过年必须少吃。天天大吃大喝,引狼入室,将来一定提前没得吃。少吃健身,少吃乐胃,少吃轻松,少吃省钱,少吃省时间,那么多好处,各位何乐而不为?
过年原来在家里聚餐,因为过去物资紧缺。现在大家经济条件改善,口袋里鼓起来了,图个方便,喜欢上饭店订年夜饭。我想,与其到饭店里去排队等候翻盘子,不如在家里弄几个家常菜,团团圆圆,边吃边谈,同样不亦乐乎?否定之否定,不必上馆子,更体现出一种社会进步。
科学家富兰克林有句名言:“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以此和各位朋友在新春佳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