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智慧快餐 重拾家的美好 拉多加湖畔 给树喂药 韩中杰二三事 滑稽戏的“当下感” 老来乐
第2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03-08

滑稽戏的“当下感”

秦来来

正月初三,《石库门的笑声》在中国大戏院演出的票子,早就销售一空,很多观众翘首以盼,想在春节中去笑一笑。谁知突如其来的“新冠君”把春节期间的演出,全部搅乱了。

演出没法看了,那就来听毛猛达怎么谈他的《石库门》。

“演出《石库门的笑声》,不是要名气,要完成‘初心’。”毛猛达的父亲是一个戏迷,京剧、越剧、沪剧、淮剧、滑稽……只要是戏,都欢喜。当然最喜欢的要数京剧与滑稽。毛猛达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滑稽。

“文革”结束以后,姚、周带了“双字辈”第一次登台演出。毛猛达像打过鸡血一样,直冲提篮桥东山剧场;看到姚、周,就像供在神坛上的“神”一样,激动得不得了。散场了,毛猛达赶到后台门口,看见吴双艺出来了,就像鬼使神差一样,他跟着吴双艺一路走:吴双艺走到电车站,他跟到电车站;吴双艺乘上电车,他跟上电车;吴双艺到站下车,他紧跟着下车;吴双艺到家里,他跟着……他心满意足地倒乘电车回到自己家里。

1981年,滑稽演员龚一飞回到虹口区文化馆工作,寻到毛猛达,一道排滑稽戏,一共排了三部,《轧朋友》《侬讲哪能办》《A K Q J》(A是贩毒集团头子,K是公安卧底,J是公安干警)。三部戏演下来,为毛猛达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来人民(原大公)滑稽剧团招人,毛猛达跟沈荣海、林锡彪、王汝刚等一批在社会上已经有点影响的业余演员全招进去了,号称“小滑稽”。但是当时毛猛达的单位不放人,编制转不过去。为了“养家糊口”,毛猛达开始跟几个朋友到处走穴,山东、河南、安徽……语言不通?没关系,讲上海普通话。内容是用流行歌曲改编的段子,效果好得不得了。

这一段经历,又让毛猛达在现场互动、临场编词、当场发挥、看准对象放噱头……得到了扎实的锤炼。

1986年毛猛达正式进团,先跟俞荣康,后来就跟沈荣海搭档演出独脚戏,一直到现在。

办独脚戏专场这个想法毛猛达10年前就有了。为什么?观众要笑声,观众离开独脚戏、离开笑声时间太长了。具体怎么做呢?拿自己以前所有演出过的段子串起来,也好做。毛猛达没有这么做。10年过去了,时代不一样了,观众的要求也不一样了。

这次专场,整场戏2个半钟头全部由两个人来完成,多个独脚戏段落之间的转换,是无缝衔接,不但演出形式有了变化,内容上的要求更加高了。作品要有“当下感”,新的事物多,高铁、互联网、互联网+、大数据……这个全是崭新的题材,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前的独脚戏怎么会有这种新事物?

当然咯,他们是演独脚戏,无论啥题材,最终是要以“笑”来达到的,这个就不容易。正话反讲、反话正讲;不懂装懂、懂装不懂;调侃、自嘲、挖坑、下套……同样一桩事体、同样一句闲话,要想办法讲得跟大家想的不一样,这个是“出人意料”;但是你仔细一想,完全是合乎情理,成功了。这个也是毛猛达通过三四十年的实践慢慢摸索出来的。

纵观3个钟头的演出,段子当中没有“荤”段子、没有粗俗的台词,也不踩“红线”……用毛猛达的话就是:“现在这个阶段,要留下体现如今面貌的段子,就像姚周、杨张笑沈留下的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的风貌的作品。如果我们做不到,对不起独脚戏这门艺术,对不起上一辈的艺术家。”

毛猛达说:“除了题材,上台的腔调,服饰、头饰都要规范。独脚戏上台再简单,也是正式演出。服装要干净,不要邋遢,牛仔裤上台总归是不像腔的;上台之前,皮鞋要揩揩亮,头发要剃清爽,勿能够蓬头垢面,长发遮脸……总之要订一些规矩出来,才可以‘传承’,否则你传承什么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