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国宝级兵王”从亚丁湾归来 “狙击榴幽灵”成长记
第19版:军界瞭望 2020-08-03

“狙击榴幽灵”成长记

狙击榴枪身上贴心地安装了战术滑轨,方便安装各种观瞄附件

渗透敌后的特种兵利用建筑物豁口构成狙击榴的射击阵位

狙击榴的特色在于将狙击枪的精度和榴弹的面杀伤威力结合起来

手持一把神枪的狙击手是战场幽灵,藏身丛林山脊,千米之外,一弹一命,如果他们换上能打击敌军集群甚至碉堡的“小炮”呢?绝对是如虎添翼!日前,我北部战区某特战旅实战训练中,携带“神秘小炮”的“幽灵”显露出非凡能量!

每一发都铿锵有力

“嗵!”突然间,独特的“炮响”震撼了山谷。“这就是军迷盛传的‘中国狙击榴’。”射击线外,正用观察镜了解情况的下士陈珂欣向新来的战友介绍着,“这是国产QLU131型狙击榴弹发射器特有的枪口爆音,别看它比大口径狙击步枪短,但分量更重些,尤其口径超过传统意义的枪炮分界线——20毫米,达到35毫米,所发射的弹丸更具杀伤性,是精准打击面目标的利器,堪称‘步兵小炮’”。言语中,这位在国际比武中技压群雄、被上级授予“狙击枪王”称号的狙击士官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在新战友的要求下,陈珂欣答应亲身打一发。但见这位个头不高的下士走到狙击榴面前,通体灰黑的枪管很粗,相比之下,陈珂欣操作它的手臂显得细小,丝毫没有平时将常规狙击步枪玩于掌心的感觉。透过瞄准镜,陈珂欣要对付的是300米外的一个窗口靶,这是在模拟实战中敌军碉堡的观察孔。用狙击榴枪身上的白光瞄准镜短暂测算后,陈珂欣扣动扳机,一枚硕大的弹丸脱膛而出,精准射入靶孔,在模拟“碉堡”中爆炸,放置在碉堡中的12只玻璃瓶瞬间粉碎,“35毫米弹丸虽然破坏力大,但同时发射所产生的后坐力远小于外国常见的40毫米榴弹发射器,狙击手完全可以承受,可以携行作战”。陈珂欣给予中肯的评价。

众所周知,狙击作战不仅需要射手高超的射击技术,更需要武器稳定的性能。狙击榴刚刚配发到该特战旅时,为了熟悉高寒条件下武器的性能,许多“神枪手”都下了一番苦功夫。中士任国磊在超过零下30℃的低温环境,曾多次连续试验12小时,多次冒着冻伤的危险裸手操作,记录多组极具参考性的射击参数。今年上半年,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寒区演练在某综合训练场打响,任国磊等“有心人”积累的参数起了大作用。特战队员在狙击榴的火力掩护下,进入“恐怖分子”藏身的废弃楼房。“火力掩护,我们准备进入。”就在特战队员准备冲进大门时,“敌方”部署在半山腰上的车载机枪喷出火舌,一名特战队员“阵亡”。“目标车载机枪、距离235米……随时射击。”埋伏在山林中的狙击组搜寻到“敌方”火力位置,观察手向主射手张宇汇报射击数据,根据寒区武器使用参数瞄准、击发,“敌方”武装车辆随即被炸得粉碎。紧接着,“嗵、嗵!”又是两个深闷的爆炸声,“敌方”所有火力点全部被摧毁,特战队员顺利进入大楼,救出被困“人质”。

每一藏都天衣无缝

如果说射击训练是教会狙击手如何命中目标,隐蔽和伪装训练就是教会狙击手如何避免成为被狙击的目标。不久前,狙击手集训队教练员康英剑指着正在构筑狙击榴发射阵地的郭九江,“深入敌后时,可能一个细微的动作就会暴露”。那场实兵演习,“红军”吃了大亏。“敌方”派出两名精英狙击手,他们隐藏于深山之中,隐蔽蚕食“红军”关键指挥员和重要设施,在无声无息中让“红军”遭受重大损失。郭九江带着自己的副手,钻到一个水塘里潜伏起来,那时正值盛夏,蚊虫肆虐。郭九江静静地趴在水坑里一动不动,从清晨一直潜伏到傍晚,一只青蛙也在他腿上趴了一下午。突然,“敌人”从掩体里钻出来透风,郭九江抓住机会,果断击发,两名“敌”狙击手被“爆头”,“红军”士气大振,一举扭转战局。演习结束后,郭九江的手脚被蚊虫叮咬得像馒头,皮肤被水泡得发白。

在伪装自己的同时,狙击手同样还要将自己携带的物品融入环境。不善于伪装的狙击手,等待他的就是死亡。每次组织集训,康英剑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带队员们练习隐蔽伪装技术。北方秋天,大山中一片萧条,缺少掩体的环境是练习伪装技术最好的场地,康英剑不会放过。

“小刘,你阵亡了!”全身满是枯树叶的狙击榴射手刘海下士一脸疑惑,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暴露了。“你的瞄准镜露出来了。”康英剑的理由让刘海更摸不着头脑,瞄准镜被自己缠满了黄色的布条,几乎和周围的枯木融为一体,不仔细看很难被发现。“瞄准镜反光,都快把人闪瞎了!”微小的纰漏在康英剑眼里都是致命的,一名不善于伪装的狙击手只能成为敌人的猎物。

生存、击杀,就是狙击手存在的意义,他们会像幽灵一样在战场游荡,消灭敌人的关键力量,扭转战争的局势。

走出训练场,依然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这群可畏的狙击手,就在这声声枪响中不断成长。 向勇 邢鸿剑 郑程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