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沧海桑田  小康垂成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专题 2020-10-18

沧海桑田 小康垂成

——改革开放后上海重大举措和公共服务惠民撷影

如今遥望镜天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当年,镜天湖还是荒凉的工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抚今忆昔,上海在经济、贸易、公共交通、医疗、环境治理、教育等诸多方面的重大举措落地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有许多切实的体会乐意分享给所有读者。

为此,“夜光杯”特设“百家话小康·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栏目,举行大型征文活动,收到大量投稿,业已连续刊登了不少文章。现在,我们根据投稿所涉题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分类、梳理,以专版形式予以集中选刊。今天呈现的专题是“百家话小康·惠民篇”,敬请关注。

从泥泞阡陌到城市绿肺

◆吴昊天

我是一名90后,参与保护、管理上海世纪公园3年多。我身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一的上海,亲身感受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我逐渐了解了公园的变迁。

世纪公园原名浦东中央公园,启动地块选址于当年的洋泾乡西华村,当时是以种植蔬菜和养殖为主的农田。为了给开发开放的浦东提供一个悠闲放松、生态宜居的场所,在建设者们的设计画卷中,140.3公顷的世纪公园应运而生。

镜天湖是世纪公园最大的人工水体,与张家浜相连。晴天时水面静止如镜,映照天空云彩,因此命名为“镜天湖”。湖畔沿途整齐排列着依依的柳树、枝叶繁茂的梧桐,湖风吹过,枝丫摇曳,好生惬意。可有谁会想到当年这里是一片工地,灰褐色的砂土在大风中扬尘,周围只有一些塔吊“点缀”。欣赏镜天湖美景,最佳位置非北岸的观景平台莫属。可这里原先也是一片杂乱的工地,如今每年6至8月,这里是各色绣球花的海洋,成了拍照网红地。

从污浊的河水、泛滥的绿藻、简陋的木桥到清澈、美丽的景观水道,张家浜现在是浦东新区重要的黄金水道。它在世纪公园内的河段全长约2.6公里,宛如一条游龙盘栖于公园内外。

二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公园内细瘦的树木已亭亭如盖,服务设施在磨合适应中逐渐完善,鸟鸣虫啼从独奏变为合唱,稳定、多样、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已然成型,世纪公园从农田变身为与上海国际都市定位相匹配的城市中心“绿肺”。

这些年,风景宜人的世纪公园吸引着人们搬来附近生活、定居,为小康社会描绘出宜居宜住的生态画卷,让更多人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民生意义。

小小投诉单记录奔向小康之路

◆王志云

宝山区绿化市容投诉处理平台2003年筹建。我于2004年进入宝山区质监投诉中心工作。翻开一盒盒工作档案,一张张市民诉求处理单记录着百姓的念想,透射着社会进步的缩影。

从投诉来源上看城市治理提升。2003至2005年单据上的“投诉来源”栏内,只有市局“52901111”和区局“56164614”。2005年,增加了城建服务热线“12319”。再后来增加了媒体曝光,夏令热线。2012年6月,上海建立了唯一一条非政府性质的“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把250多条政务、行业服务热线受理范围囊括在内,覆盖百姓生活细节。2018年,上海市绿化市容服务热线平台归并到“12345”。这是统筹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上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从投诉总量上看市民参与意识提升。2003年存档的投诉处理单据只有三四百张,而到了2019年存档的投诉处理单据达到了四五千张。市容环境面貌改善了,为什么投诉反而多了?这正是政府把城市治理的主体扩大到每一个市民的改革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体现了法治社会建设成果。群众在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履行城市治理主人翁的参与义务和监督权力。

从投诉类别上看人民幸福需求的提升。翻开档案,001号投诉处理单是某市民反映我区某城郊接合部“脏乱差”问题,现场照片上生活垃圾绵延数十米。2003年至2009年,80%以上的单据反映暴露垃圾和偷乱倒渣土问题。2010年后,市民投诉转变为对毁绿行为的举报,对城市景观建设的建议等。

一本本厚重的档案,一张张的投诉单单据,一幅幅现场勘察照片,记载着宝山发展的脚步,记载着人民奔向小康幸福生活的里程。

“不用去镇上,家门口就能配药”

◆徐萍

我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区,它有千年古镇、富饶的土地、特色田园乡村,是洋山深水港的“第一腹地”,更是浦东国际机场的“第一站点”。2009年5月,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组成了新的“大浦东”。

因为改革开放,因为融合,这些年南汇医疗、教育、交通、经济等方面发生巨大改变。我切身感受到医疗领域的变化尤为突出。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生”,从“乡村诊所”到“专业医院”,都实证了我国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从前在农村,有的父母生病了不想给小辈添麻烦,就用土办法医治,或是忍着。那时很多村子连正规的小诊所都没有。现如今,每个镇都有了卫生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每个月城里的专家医生会坐诊镇里的医院为百姓看诊。

去年,浦东又推出“农村家门口服务中心”项目,为村民带来极大便利,村里就有新建的家庭医生诊所。专业的全科医生和中医科可以为上了年纪或忙碌的村民做一些基础的诊断,周到的服务温暖了村里老人的心!我外公需要定期配高血压药,从前需要乘坐好久的交通工具去镇上医院配药,现在快没药时,只需前往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诊所就能快速配到药。外公经常说:“家门口就能配到药了,不用特地跑医院,越来越方便了!”

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的背后,是各方力量的支持,是人民群众满满的获得感!

“乡下小子”去上海

◆蔡春华

前些天的一个傍晚,我坐地铁从单位回郊区的住处,步行到村口,看见80多岁的姑姑和人聊天。姑姑年轻时嫁去上海市区,我们都称她上海姑姑。她叫住我,问道:“弟弟,从哪里来?”我随口答:“从上海回来。”便转身向家里走去,没几步路,想起这句应答,生出另一些感触。

大约二十七八年前,从郊区去中心城区可谓跋山涉水般艰难,四五十公里的路程起码要花大半天,所以我们去市中心都说“到上海去”。有一次,我跟着上海姑姑去浦西,她家在南市城隍庙附近,我们先到川沙转乘公交到渡口,再摆渡过黄浦江,才能到城区。上公交时,因我刚从菜地玩耍回来,鞋子裤子都沾满了泥,卖票员就盯着我姑姑让她看管好我,生怕弄脏了车里环境。上了摆渡船,我只感觉黄浦江江面很是宽阔,过了好久船才移动一点点。

如今,我乘着改革巨浪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每日往返于浦东郊区和江畔的虹口区成为我生活工作的日常。30公里路程,乘地铁只1个多小时便能到达。这在我小时候无法想象。

第二天,我看着地铁上的乘客,浮想联翩:这些同是住在郊区的人们,小时候是否也和我一样在田地里玩得满身泥巴,坐公交时是否也遭遇过特殊待遇?摆渡时,是否也被这奔涌着的浦江所震撼?可能有,可能没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一定在现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找到了更明朗的未来,并正在为之不懈奋斗。

这是我追梦的时代

◆张倩霞

我是一名90后教师,改革开放开始时我还没有出生,听我爸爸说,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很辛苦,下了课回家还要帮家里干农活,那时很少有人能上大学,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考大学。

我读小学时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年了,记得当时有句话特别流行,说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这些地标性建筑已经矗立在黄浦江边。

如今,上海已经是国际化大都市。我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每天领着孩子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我读书的时候,教室很单调,前后两块黑板,一个讲桌,学生的课桌椅,头顶有四个电风扇。现在,我和小朋友一起将教室打造成第二个家。多媒体的成熟应用使得课件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有趣。就如同教育硬件的进步一样,我们教授知识的目的也发生着变化。常常有家长说现在小学的题目为什么这么难,他们都有好多题目不会做。其实,现在的教学需要我们由点及面,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并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学以致用,现代的教育在这方面的注重比以往的教学进步了很多。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的教育水平正不断大踏步向前。我们90后正一批批踏入社会,接棒前辈,为中国,为上海的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我追梦的时代。

我在临港的小康生活

◆刘晓丽

2007年元旦,我第一次来临港。那天下着小雨,很冷。我从闵行交大乘坐2小时的南闵专线到了惠南镇,然后转乘1个小时的龙芦专线抵达终点站商务广场,再花15元打了一辆黑车到了我未来的家:一片一眼望去全是脚手架的地方。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拥有人生第一套房的喜悦交织着面对这偏远之地的荒凉。

2008年夏天,我入住临港新家。清晨漫步海港大道,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入眼是干净的路面、美丽的鲜花、碧绿的树木,时而有三五毛蟹从路边草丛窸窸窣窣穿行而过,我的心情是美丽的。但没有医院,没有商场,出行不便。南汇嘴的司南鱼静静伫立,仿佛在等待人来。通往海边的是一条砂石小路,路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这里依然荒凉。

十年一觉临港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临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展。2010年7月,中国航海博物馆建成开放;同年10月,第一家超市农工商开业;2012年10月市六东院开业;2014年底地铁16号线全线通车;2017年,滴水湖环湖景观带示范区、春华秋色公园相继开放;2018年4月大隐湖畔书局开业;2018年11月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开业。2019年,临港几座城市公园竞相开放。有了超市、有了医院、有了地铁、有了景点,临港越来越美,人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多,今非昔比。临港主城区修了很多新路,有些地方我要靠导航才能回家。逢节假日双休日,滴水湖边人山人海,停车一位难求,作为主城区居民的我只能避峰出行。

五一,我又一次站在东海边,脚下这方海滩如今是网红打卡地“天空之镜”。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为临港描绘了新的蓝图。临港人对未来充满期许,也许不需要十年,临港就会大变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