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纸上”设计师心法
第22版:创见 2020-10-28
给一片纸,还一个“世界”

“纸上”设计师心法

英国纸艺家妮可拉·多波拉斯基 作品

温绮雯 作品“夜海静谧”

温绮雯 作品

刘通《白犀》

刘通作品《母爱》

土耳其纸艺设计师瑟娜·鲁那 作品

纸艺设计

长尾昌枝 作品

英国纸艺家妮可拉·多波拉斯基 作品

◆琳恩

用一张“脆弱”的纸,在立体的世界玩转出无限风情。

对纸艺设计师来说,同样是以纸张表达设计主张,平面的纸张却能在他们的手中“幻化”成各种立体的作品,小至一朵花卉,大到一只大象,或者一栋远看几可乱真的“建筑”,只有人们还没想到的东西,没有他们不能“实现”的物品。

打开“脑洞”,没有不可能

说起纸艺设计师,不少人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日本的那些手艺人。的确,日本的纸艺设计实力不俗。

长尾昌枝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其作品之一的纸艺陀螺,以无数个大小不同、色彩鲜艳的纸圈重叠成主体,轴心像弹簧玩具一样有着不可思议的摆动,长长的鼻子、滑稽的模样,放在手掌上好像是活的,让人忍俊不禁。

而另一位知名纸艺设计师照屋勇贤,则在作品中融入其精湛的雕、刻、剪技艺。他曾以人们丢弃的礼品袋为材料,将大树的照片叠加到纸袋之上,再根据大树造型裁剪成纸艺,并以胶水加以固定。裁剪刀、胶水加创意,向人们展现了由树变纸,再从纸变回树的“轮回”,不起眼的废弃纸袋因此生出巧夺天工的视觉震撼力。原来,创意之美“无分贵贱”,即便是废弃之物,也会在匠心创意之下得以新生。

事实上,不只是日本的纸艺设计师,全球各地都有特立独行的纸艺设计师。不同的美学理念、民族和地域文化,在他们的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英国纸艺家妮可拉·多波拉斯基(Nicola Dobrowolski)喜欢干净利落的剪裁设计,植物和森林系作品,在设计、构图、纸张类型、颜色等方面有一种“英式”的平衡感,亦如简·奥斯丁的田园小说,让人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平淡愉悦。

相形之下,土耳其纸艺设计师瑟娜·鲁那(Sena Runa)的作品特色要浓烈得多。因为对故土的挚爱,她常以伊斯坦布尔当地的蝴蝶、植物、海浪为创作素材,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作品都尽显安纳托利亚旖旎风光。

这些年,随着国内的原创设计澎湃潮起。年轻的独立纸艺设计师温绮雯,在大学就读时对国外的纸艺作品一见钟情。“我是个对生活特别敏感的人,心中总有万千思绪表达,我十岁就开始画画,但纸艺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传达思想的媒介和出口。”2013年,温绮雯开始全身心投入纸艺创作当中。她喜欢用防水的纸张,制作在视觉上媲美金属、宝石质感的各种首饰、头饰。

不仅如此,温绮雯还比纯粹的纸艺设计师多跨出一步,把纸艺与灯光结合起来,制成“夜海静谧”“夜潜”的装饰纸灯,用纸做成的“礁石”“水母”,让人产生它们正在呼吸的错觉。

不同于温婉的女性纸艺设计师,作为国内“80后”纸艺设计创作的代表人物,刘通的作品有着“大江东去”、大开大合的豪迈感。

他曾率领团队,用长宽各14米、平铺面积196平方米,重100公斤的正方形白纸,耗时3个多小时,折成了长7.833米、高4.064米的纸犀牛,创造了“最大的折纸犀牛”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实,这位大手笔的设计师也有着细腻的一面。有一年的母亲节,刘通曾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人猎杀一只穿山甲,把它往地上摔,它反而越蜷越紧。那人便拿铁钳把它夹到火盆上灼烧,待到鳞甲脱尽焦味弥漫,它仍保持原状,许久才慢慢地伸直了躯体没了气息。人们震惊地发现,在它肚皮上竟蠕动着一只小穿山甲,它用血肉之躯历经摔打与灼烧,至死护卫着孩子。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刘通,为此,他以穿山甲护子的造型为蓝本,创造了《母爱》,穿山甲身上的鳞片清晰、细腻,富有层次感。这件作品已被西班牙一家艺术博物馆收藏。

对纸艺设计师来说,任何让他们产生触动的人、物、故事、情景,都可以成为创作灵感来源。对他们来说,创作没有界限。

设计“随心”,也需严谨苦练

让手跟着心走,是纸艺设计师创作感人作品的不二心法。然而,“随心”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付出。

“就拿职业本身来说,起步时困难重重。”刘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他被欧洲设计师巧手翻飞制作纸艺玫瑰的过程所吸引,迷恋上了纸艺设计时,就遇到了不小的阻碍。因为放弃本职工作,半路出家苦学纸艺,家里人说他是“不务正业”。入行伊始没有固定收入,这种拮据的日子,刘通一扛就是整整3年。

在熬过拮据的日子的同时,他为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殚精竭虑。纸艺设计“随心”却不能随性,每一步,都需要严密的科学数据支撑。

为了完成“龙”的折纸作品,他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进行构思和试做。当作品在众人面前揭开面纱之时,闪耀着金光的1444片龙鳞,让日本顶级折纸设计大师小林一夫由衷佩服。他当面直言,不敢相信中国竟有如此高妙的纸艺设计师,而且还是一位年轻的“80后”。

还有一个例子,也能说明问题,刘通创作的《青花瓶》是中国、加蓬建交40周年的国礼。然而,整个设计制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因为忽略了一个三角函数,出现2毫米误差,为此,刘通试做了一百多次,耗费近千张纸,在反复实践中发现了这个毫厘的“差错”。经过一番调整,刘通才完成了《青花瓶》的创作。

不止是刘通,任何一位纸艺设计师都免不了最初“笨拙”、艰难的摸索。长尾昌枝表示:“就是要把剪刀用得出神入化,也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多年练习,而复杂的立体构成方式,也需要经验积累才能驾驭,而要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天赋还是一方面,那更是日积月累的苦练而成。”

虽然,现在有不少技术号称已经颠覆了传统纸艺设计,比如,“生活美学的贩卖者”作为标签的AIT studio立体纸艺,就利用算法工业化创作立体纸艺产品,年销售额超420万元。然而,对于纸艺设计师来说,练就手随“心”的基本功,才是他们能长久扎根纸艺领域的根本。

有好手艺,也仗好材料

不过,优秀的纸艺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潜心创作,也少不了优良的纸艺材料当“绿叶”,打基础。

实际上,不少设计师、建筑师都对纸张有深入的研究。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坂茂就对纸艺材料的韧性了如指掌,因而创作了不少纸艺建筑。

日本之所以能孕育一批纸艺设计师,以及坂茂这样的纸艺建筑师,也是因为有专门的供应商和厂家,对纸艺产品分门别类加以研发,对纸质工艺不断改进,制造出各种不同韧度、品种的纸张供设计师们选用。不仅如此,他们也主动借设计师展览的由头进行产品推广。

而在韩国,人们也在传统造纸工艺中寻找让纸艺作品走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可能性。近年来,韩国工艺设计基金会(Korea Craft&Design Foundation)在推动设计师们以传统韩纸作为创作材料方面不遗余力。他们不仅在多部影片中“植入”韩纸的制作工艺介绍,让设计师们了解“匠人从枸树中提炼出纤维,反复沉淀、晾晒,经过十几道工序之后才能做出韩纸”,同时每年组织相关主题的设计大赛,为纸艺设计新秀提供崭露头角的平台。

在国内,随着纸艺设计的兴起,纸张材料也日益受到重视。不过,不少古老的纸质工艺还急需保护,重新发掘其潜力。图书设计师吕敬人为中国科技大学造纸研究所的《中国手工纸调查报告》捉刀设计时,发现“中国纸有很多种,何止宣纸、东巴纸,但大部分鲜为人知”。然而,让他感到惋惜的是,很多手工纸张仅有一点存量,因为只有小部分手艺人才能制作,一些制纸手艺几乎失传了。

或许,国内原创纸艺设计的逐步兴盛,将成为这些纸张新生的契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