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一竿风月(篆刻) 忌口 “道不远人”(下) 上海和下海 天堑飞虹 历史的细节
第11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0-11-01

“道不远人”(下)

白子超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道不远人,换个角度说即人不远道,要遵道而行。那么,就从具体的待人处事做起。如何做?忠与恕。尽心尽力为忠,仁爱待人为恕。忠恕离君子之道不远。“违”,离,距离。“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从肯定的方面说,曾子学习颇有心得,抓住了老师思想中的一个要点。从批评的方面说,曾子有些片面,以偏概全。忠恕属于孔子之道,但不能说孔子之道就只是忠恕。这是很简单的局部与整体的问题。

细分忠恕,恕更难做到,故孔子特别强调。所谓恕,就是不愿加在自己身上的,也不要加给别人。或者说,自己不愿做的,就不要让别人做。今之词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等皆可与之挂钩。人总要与他人交往,不能不考虑他人,要想和平、和睦、和谐,就必须做到恕。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一辈子照着做?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可见,恕在成人过程中的作用、价值和地位。君子之道并非高不可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持不懈,即为君子。

接下来,孔子现身说法,又从君子之道诸多标准和要求中选取四项最基本的内容,反省自己:要求儿子侍奉父亲,我没能做到;要求臣属辅佐君主,我没能做到;要求弟弟助力兄长,我没能做到;要求朋友首先付出帮扶之举,我没能做到。

孔子三岁丧父,根本无缘侍奉父亲。孔子当官五年,五十五岁时辞官周游列国,一生大部分时间确实没有辅佐君主,但这缘于鲁国执政者无道,而孔子恰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秦伯》)的倡导者。孔子有个同父异母兄长,未在一起生活,其兄又很早过世,孔子没有机会尽弟之责。至于对朋友,仅《论语·乡党》一条记载“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便可见孔子对朋友情真意笃。

孔子是社会名人,威望很高,但他始终谦虚谨慎,不仅告诉弟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论语·述而》),而且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同上)。孔子不接受别人称他为圣人,甚至不愿说自己是仁人。至于身体力行的君子,孔子也声称自己还没有做到。孔子的自省、自谦,令人始而有些惊讶,继而无比钦仰。孔子的思想境界,非常人可以轻易理解。

接下来,孔子又说:平凡德行的表现,日常言语的谨慎,我都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不敢不努力;做得好,也不敢说做到头了。“庸”,常、日常,可引申为平凡。最后,孔子一句话小结,说言语顾及到行为,行为顾及到言语,即言行一致,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胡”,何,为什么。“慥慥”,音草草(第四声),笃厚诚实的样子。

孔子的这些陈述,是以身作则,告诉弟子们如何做人,特别是如何认识自己。总之一句话,讲道不远人,必落实为己不远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