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星期四
孔雀石·双面雕像 一面有字的“铜板” 有故事的“米簿仔” 邮票上的“人口普查”
第21版:民间收藏 2020-11-18

一面有字的“铜板”

方形铜板的背面文字

铜板背面文字的拓片

◆陈友奎

在我国正统或民间文学的长河中,有一种借物咏志、借物咏事、诗中有谜的作品。脍炙人口的有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如果将这首诗看做谜语的谜面,那么它的谜底就是“石灰”。

另有一首流传在民间的诗歌:“在娘家青枝绿叶,到如今骨瘦肌黄。不提起倒也罢了,一提起泪洒河江。”这首诗歌通过回忆和自述,形象地表达了封建包办婚姻中妇女出嫁前后的可悲遭遇。同时,这又是一则谜底为“竹篙”的谜语。诗歌中“青枝绿叶”和“骨瘦肌黄”这两个明显反差的词汇,既形象地表述了妇女出嫁前后的不同境遇,又真实地描述了竹篙的前世今生。作者在这里还巧妙地利用了“提起”一词的两个词义:在表达妇女悲惨遭遇时“提起”的词义是指“说起”“提到”;在谜语中“提起”的词义则是“用手往上提”,因为竹篙从水中往上提起后水珠会像泪水般洒落。

五十几年前,我偶然得到一块一面光滑另一面有字的正方形铜板。有字的一面全部是阳文:正文16字,隶书体;左下角有长圆和正方形图章各一。

反复琢磨后,觉得这块铜板很可能是一面明代制作的铜镜,铜镜背面的文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个谜语,同前述的两则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文的16字中有好几个是异体字,但字迹清晰,笔画完整。经辨识,应是四句诗,每句四字:“方正为体,光明为用,相呈影现,灵台不动。”其中的“灵台”也称“灵府”,即“心灵”。鲁迅先生《自题小像》诗中就有“灵台无计逃神矢”,其意为“心灵无法逃脱爱国热情的牵绊”。因此,将16字组成的短诗译成白话文就是:“方方正正作为本体,光洁明亮才能有用,显现出来的只是影像,坚定的心灵却不动不摇”。

这首诗表面上是形容方形铜镜的光亮清晰,实际上也在借物喻人,赞誉了正直、坚贞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大方正直是处事的基本原则,光明磊落地对待世间事物,个人身份和形象可能会发生变化,立场和观点却应该坚定不移。”

如果将这16字视作谜语的谜面,那么谜底就是“方形铜镜”。

再看左下角的两个印签:长圆印签是隶书体的“湖城”;正方形印签是正楷的“薛赞王造”。

“湖城”指浙江省的湖州。从宋代开始,湖州制作的铜镜就很出名。明代万历进士、曾任湖州推官的谢肇淛在《西吴枝乘》中说:“镜亦以吴兴为良,最知名者薛氏……”,其中的“吴兴”为湖州的古称,意思是铜镜以湖州镜为上品,其中又以薛家制作的铜镜最出名。

我收藏的这块铜镜是早年下乡期间在挖河工地的淤泥中捡获,基本上可以排除是近代仿品的可能。可以说这面铜镜不但反映了我国古代制镜工匠高超的工艺技术,更反映出当时人们喜欢在日常生活用品中融入诗谜雅趣的习惯爱好。

综上所述,我觉得,对藏品认真琢磨一番也是很有趣味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