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嘉定秋霞圃赏枫正当时 去刘海粟美术馆欣赏珍品 上海工业旅游魅力十足 赵清阁在吴兴大楼笔耕不辍
第22版:新民旅游 2020-12-08

赵清阁在吴兴大楼笔耕不辍

赵清阁,著名作家、编辑家、画家。1938年,24岁的赵清阁主编了中国第一份抗日文艺专刊《弹花》。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她被称为“成规模、有系统地改编‘红楼’话剧的第一人”。位于吴兴路246弄的吴兴大楼是赵清阁人生的最后居所。在那里,她选编了自己最后一本著作《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

美专毕业步入文坛

赵清阁是河南信阳人,她在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文艺,15岁离开信阳至开封艺术高中求学。1933年,赵清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插班,师从既是画家又是作家的倪贻德教授学习西洋画。身为美专学生的她却更勤于写作,逐渐成了黄心勉主编的《女子月刊》的主要撰稿人,还兼任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出版的《明星日报》的编辑。最终,她成了作家,而不是画家。

1934年春,赵清阁给鲁迅先生寄诗文求教,鲁迅很快回信表达了关切并亲切接待了她。在洪深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转向剧本创作,1936年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抗战爆发后,赵清阁赴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38年3月15日,她参与了华中图书公司主编的《弹花》文艺月刊创刊。《弹花》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创办的第一份文艺刊物。在创刊号上,赵清阁发表了新剧本《把枪尖瞄准了敌人》。

抗战胜利后不久,赵清阁回到上海,担任《神州卫报》副刊主编,并在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她创作了《女儿春》《自由天地》等剧本。她还把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和古典名著以通俗的文字写成小说和剧本,如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本《桃花扇》、五幕话剧《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她出版了散文集《沧海泛忆》《行云散记》《浮生若梦》《往事如烟》及《红楼梦话剧集》等。1990年以后,已是高龄的赵清阁还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

清流笛韵翠阁花香

吴兴路246弄1-4号是四栋高层建筑,人们通常称这里是“吴兴大楼”。大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不少专家学者住在这里,其中有左翼电影、戏剧的领导人之一于伶、著名作家师陀、文学翻译家孙大雨、物理学家谢希德、青铜器专家马承源、著名学者王元化等。1987年,赵清阁由长乐路迁至吴兴路246弄3号楼203室。

赵清阁晚年曾谈到自己书房的小物件:我这辈子几乎三分之二的岁月,都是在书斋里度过,与书为伍,与笔为伴。书斋除了书籍和“文房四宝”之外,我也喜欢陈列一些小摆设,包括各色手工艺、古玩(多是赝品)、字画、盆景。它们的特点不在于精,而在于小,我收购的时候就专着眼于小,越小我越爱……如洪深送我的小铜虎,阳翰老夫妇送我的布老虎(“虎”乃我的属相),冰心送我的花瓶、红豆,傅抱石送我的图章并代我刻了名字,老舍送我的砚台、水盂……这些我都视为珍贵的纪念品,它们都伴随了我数十年,馈赠的人有的已作古死别,有的亦生离千里,睹物思人,能不惆怅怃然。

赵清阁晚年打算编一本友人给她的书信集再封箱搁笔,可惜这本书信集(即《沧海往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书信集锦》)直到2006年10月才得以出版,书中难得地收入了老舍的四封信。据说,赵清阁的居所中一直挂着1961年6月老舍为庆贺她生日所写的对联:清流笛韵微添醉,翠阁花香勤著书。

文 沈琦华 图 蔡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