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国足海口首秀收获“幸福” 北京冬奥  我准备好了
第10版:文体汇/动态 2021-02-06
执裁过三届冬奥会的短道速滑裁判边维华——

北京冬奥 我准备好了

新民图表 制图 叶聆

受访者供图

北京冬奥会搭建起一座与世界先进冰雪运动接轨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中国的冬奥项目有望实现跨步式的飞跃。作为一名在短道速滑项目工作20多年、执裁过2002年、2006年和2010年三届冬奥会的资深裁判员和教练员,边维华在筹备北京冬奥会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这种紧迫感和幸福感。

三次培训

早在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成立之际,边维华作为竞赛部下属短道速滑部的裁判员,参加了2018年11月开启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NTO(国内技术官员)首期培训。一期培训安排了上百名国家级裁判员,除了裁判业务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外,还有面试。边维华记得,面试还设有英语简单会话的环节。一期培训结束后,筛选出70名裁判员,参加2019年8月的第二期培训。

二期培训邀请了国际滑联短道速滑技术委员会主席、来自加拿大的兰博特女士,有如此专业和高层次的技术权威授课,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与各地滑冰协会借机达成合作。边维华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做得十分细致,国家对培养冬奥项目裁判人才非常重视。”

实际上,对冰雪项目裁判员人才的培养,中国有长期的规划。边维华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全国体育机构就展开针对从业人员的大面积培训,裁判员获得了提升业务能力的宝贵机会。而这一次,在筹备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英语更是被看作裁判员走上赛场的通行证。冬奥组委先挑选了20名英语基础较好的裁判员参加培训,边维华也在其中,这项英语综合能力的培训,由组委会与专业培训机构英孚合作,学员自己上网选课,“是那种一对一的口语培训,要考试才能拿到资格证书。”

这么多年在短道速滑赛场从事裁判工作,边维华的感受是英语光靠突击不成。他的做法是坚持平时的积累。一有时间,边维华就会研读国际滑联颁布的比赛规则,因为是英文版的,规则里不认识的单词,边维华一个个摘出来,背到滚瓜烂熟为止。“因为我们裁判员的工作概括讲,就是根据规则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你都没有理解规则,如何来说服自己、说服选手?”

这次培训,北京冬奥组委非常注重裁判员的专业英语能力,而负责培训的机构并不熟悉冰雪项目,如何保证这个环节的培训质量?边维华受邀为培训机构的老师普及相关知识,“冰场上的英语运用确实有它的专业性,比如在短道速滑项目上,培训老师搞不清楚具体比赛场景的专业用语,哪个是Corner(半场),哪个又是Curve(弯道)?”他用心整理的相关比赛场景用语,因此被充实进英语培训的课件。

一腔热血

边维华来自沈阳,曾带教国家短道速滑队,近些年受聘在上海、浙江和湖北等地带教队伍,这位资深的短道速滑裁判员、教练员怀着一腔热血,成为落实国家战略“北冰南展”的先行者之一。

边维华解释,轮滑和冰刀,均分为观赏类与竞速类两大类,从运动员的力量、身体协调性、高速中的平衡性等方面来说,二者在技术动作要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北冰南展”的战略随着北京申冬奥成功再次提升高度,“轮转冰”计划也在新的土壤生根发芽。

在湖北黄石的铁山轮滑基地,边维华带领从第三届湖北省速度轮滑锦标赛中选出的57名队员参加集训。他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具备良好轮滑技术基础的运动员转练滑冰,经过冰上教练员的精心指导,很快达到速度滑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等级标准。

湖北之外,上海、浙江、安徽、湖南等省市都在积极开展冰雪运动,边维华忙碌的身影也出现在多个省市的队伍里。2017年浙江省组建短道速滑队,7名队员均是从轮滑项目转过来的。刚开始,边维华带着小选手去东北、新疆租借冰场训练。如今,南方省市的专业冰场建设步伐加快,很多小选手不用远赴异乡进行专项训练。

受聘上海冰雪运动协会担任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边维华感受到上海在这方面步子迈得很快,“松江大学城和三林体育中心都建起国际标准的冰场,短道速滑世界杯等国际高水平赛事连续多年在上海举办。上海的冰雪运动氛围越来越浓厚。”而上海将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纳入“体教结合”的范畴,让边维华这样的资深专业人士,看到了“3亿人上冰雪”这个宏伟愿景实现的路径。

翻天覆地

借主办北京奥运会的契机,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冰雪强国梦,边维华确信,这个梦想愈来愈近。

20年前,作为时任主教练辛庆山的助手,边维华在国家短道速滑队担任教练。说起那个年代,他笑称手里的训练工具就是杠铃、皮筋,靠的是教练员的智慧和运动员的意志力。如今再看冬运中心冰雪健儿的训练,各类先进的训练器材让人眼花缭乱,他忍不住拿起手机记录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国家队里主教练、我加上一个领队、队医,也就四五个人,现在光教练团队就十多个人。”边维华拿花样滑冰项目举例,运动员在训练中完成四周跳、抛跳和撵转等高难度的动作,均有仪器记录,成像,分析,“完成技术动作时的身体重心、曲线,都能标注出来,教练不用全凭经验、而是通过一个小小的屏幕,就能精准地判断技术问题。这背后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的支持。”

在边维华最熟悉的短道速滑项目,科技的助力让训练质量大幅提升。“现在队员身上都戴监控,监测心肺功能,谁也不可能偷懒。”边维华感叹,国运兴体育兴,如今冰雪项目高科技、精细化的进阶,让中国离冰雪强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十多年前我去过美国设在马凯特的冬奥会训练营,和他们那时比起来,我们现在的训练条件更先进。”

两周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边维华作为裁判员代表与习总书记有面对面的交流。边维华说:“我准备好了接受北京冬奥会的召唤,为祖国效力。”

首席记者 金雷

小档案

●中国滑冰协会短道速滑裁判委员会委员

●国际滑冰联合会短道速滑裁判长

●速度轮滑国家级裁判员

裁判员

●第19届美国(盐湖城)

●第20届意大利(都灵)和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赛副裁判长

●1998~2020年多次担任全运会,冬运会短道速滑副裁判长,及短道速滑全国锦标赛,冠军赛,全国联赛裁判长和副裁判长;

●2000~2020年多次担任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和团体赛,世界杯短道速滑赛副裁判长;

教练员

●1999至2002年在国家短道队担任教练期间,共获世界杯、世界团体锦标赛、世锦赛冠军数十项;2002年第19届冬奥会上获两枚金牌、三枚银牌、三枚铜牌,实现中国冬奥会历史金牌“零”的突破。

记者手记

拳拳之心

边维华是第一位参加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执裁工作的中国裁判员。盐湖城、都灵和温哥华的赛场,都留下他高大魁梧的身影。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竞技成绩也取得历史性突破,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决赛夺冠,这是中国取得的首枚冬奥会金牌。

从冬奥首金突破,到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为“双奥之城”,再到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作为伴随中国冰雪运动一路前行的亲历者、见证人,边维华感慨良多,也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

冰雪运动的发展,是全维度的。了解冬季项目的人知道,运动员、教练、执裁以及背后科研团队的全方位提升,方是提升竞技水平的驱动力。顶级竞技舞台的竞争,关乎到各个环节,包括心理层面的因素。从执裁角度讲,若冬奥会上有我们自己的裁判员执法,选手们上场比赛时,做动作会更大胆,更放松,有利于发挥水平。

边维华向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动请缨,给备战北京冬奥会的短道速滑选手普及执裁的知识点,比如裁判员是从哪些点来作评判,如何理解规则在具体比赛场景下的运用。他说,队员们听得很认真,他们接受能力强,希望对他们备战能有帮助。而笔者从中感受到的,是边维华这样的冰雪运动工作者,为祖国早日实现冰雪强国梦的拳拳之心。 金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