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二百余场文娱“大餐”年味浓 服务不打烊  工作有奔头 留下来围炉守岁  安心过年
第4版:要闻 2021-02-16

留下来围炉守岁 安心过年

不少在沪台胞已把上海视作第二个家乡

四个台胞家庭一起开开心心过大年 采访对象 供图

2021年的春节,对于不少在沪台胞而言,注定终身难忘。受疫情影响,返乡成本急剧上升,他们权衡之后决定响应大陆“就地过年”的号召,选择留在上海过年。虽然这意味着无法在新年与家人团聚,但多位在沪台胞向记者表示,既来之,则安之,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早已把上海视作了第二个家乡。

分别 为了更好的团聚

麦可将文创园执行长刘亦展是在沪过年的台青之一。今年除夕,他和另外三个留沪过年的台青家庭一起守岁,八个小孩八个大人其乐融融。

台湾人过年的习俗和大陆基本一样,但略有区别。比如为了讨口彩,过年必须吃萝卜糕、年菜、包了红枣的水饺等等。上海是台胞云集之地,备齐这些家乡菜肴不算困难,虽然无法回家,但舌尖上的年味不能少,和好友家人一起守岁,互祝新年快乐,这样的除夕夜也是别有一番乐趣。

刘亦展的太太和两个孩子都在上海,唯一的遗憾是,他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拜年,因为上海出色的防疫工作,他的父母也是比较放心,叮嘱他们好好过年,等待疫情结束后再回台团聚。

刘亦展说,中国有句俗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他出生起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家乡度过。但今年的情况太特殊,因为疫情,台胞返台后必须要隔离14天,返沪后又要隔离,一家人至少要花费几十万元新台币,时间成本更是高昂。经过一番权衡,他认识的大部分在沪台胞都留了下来。

“在上海这么多年,已经非常习惯了。”在刘亦展心中,早已把上海视作第二家乡,响应政府号召就地过年,也是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相信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定能战胜疫情,暂时的分别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团聚。

期待 早日与家人团聚

和家人在身边的台胞不同,就职于上海美声的台干陈民竺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大一些。因为他的妻儿全都在台湾,特别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已经一年多没回家见面了。“想家人,特别是想两个宝宝,一听他们在视频里喊爸爸,眼泪都要掉下来。”

陈民竺在大陆工作十年,但在上海工作时间不算长,去年刚来就遭遇疫情,结果回家成了难事。好在家人都非常理解,两个宝宝也很懂事,让他安心在上海工作,好好照顾自己。

第一次在上海过年,陈民竺说其实生活上没有太大的问题。按照台湾习惯,年初一是各种拜拜,为全家祈福祝愿,之后就省去了走亲戚的流程,一个人泡在书屋看了几天书。“其实就是想家,一想家了就去看书,或者找朋友聊天,分散一下注意力。”陈民竺说,上海市台办和上海市台协对留沪台胞也是非常关心,组织围炉聚餐,和家人视频拜年,多少也缓解了一些他的思乡之情。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的生活都能回归正常。”陈民竺说,这就是他新年许下最大的心愿,等时机成熟,他会考虑把家人接到上海来生活。对于中国人而言,家人在的地方就是家,陈民竺觉得,能和家人早日团聚,生活才能算得上是圆满,他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台企 营造年味留住人

台企广达电脑集团地处松江区,拥有3万9千多名员工。2021年春节,90%的员工选择就地过年,其中包含了266名台湾籍骨干。

“松江的一些小镇有很浓的年味,我之前留下来过年就去过同事家蹭饭,像车墩、茅岗、李塔汇我都去过。大家围炉一起吃年夜饭,很温馨。”集团厂务管理处协理李国穗是最初跟随广达到上海的元老,在上海已经度过了20年的岁月。

作为骨干,李国穗已多次留在上海过年。今年春节,能够留住90%的人在上海过年,得益于公司推出的奖励机制。“每一位留下来上岗的工人,我们会额外发放5200元的奖金。”

为了让留下的员工感受“年味”,集团生活区除了设计了精彩纷呈的年节活动,更是将工厂布置的年味十足。喜庆的红色对联,斑斓的彩灯装饰,包饺子、看春晚、剪窗花、做灯笼、情歌对唱……工人们虽然不能回家,但也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我的家人也留下来,我打算带着孩子去广富林遗址、松江辰山植物园这些知名景点走一走。”李国穗说,因为在上海过年,才有机会和家人去好好逛逛生活了这么久的松江,也算是一种收获。 本报记者 李一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