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
继“炒鞋”之后,“炒熊”又成了当下“炒”局里的一个热点,一些其实很平常的积木类熊造型玩具,被炒到了十几万元。据新华社报道,“炒熊”背后黑幕重重,一些年轻人渴望“一夜暴富”,盲目入市“炒熊”,殊不知套路重重、暗藏风险,多数人或将面临被“割韭菜”的命运。
炒鞋、炒裙、炒熊、炒盲盒……似乎是“万物皆可炒”。此前,某品牌的一款限量版球鞋被网上卖家标价近5万元,与参考发售价相比,涨幅达30多倍。一款原价2000多元的积木熊,在某购物平台上挂价超过3万元,溢价10多倍。该平台上最贵的一只“熊”接近15万元。进入市场的,早已不只是这些商品的爱好者,不少人抱着投机目的跟风入市,甚至有人幻想凭此“一夜暴富”。
“潮品”变“炒品”的背后,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潮品”本身大多是普通工业产品,发售企业常以“限量版”等“饥饿营销”手段刺激购买和收藏欲望,也让一些炒家从中看到囤积抬价的机会,轮番炒作之后的价格已经严重背离商品的真实价值,形成巨大的泡沫,不知何时就会被戳破。“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会落入谁的手中?恐怕往往是盲目跟风入市的人,或是普通消费者。曾有一款积木熊的价格,从1万多元跌至3000多元,不少人亏本“抛售”。又如,某品牌的一款“Lo裙”(甜美洋装风格的裙子)因出货量稀少,曾拍出11万元“天价”,但在第二次再贩时,这款裙子已降价至4000多元。
渴望“一夜暴富”,很可能变成被“割”的“韭菜”。网上出现的那些靠“炒熊”套现发财的视频,怎知不是在寻找“击鼓传花”的“下一棒”?消费和投资,都需要理性,切忌盲目跟风。对于“潮品”炒作中的诈骗、造假、不正当价格行为等涉嫌违法现象,监管部门也要予以关注,及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