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星期一
院士领衔  百名军医义诊 致谢 “生活e点通”为民精准服务 身边育儿站  专业指导持续送达
第7版:上海新闻 2021-04-21

致谢

董纯蕾

今天,继续说说论文的事儿。

当钱伟长院士19年前的论文《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设计计算问题》因在参考文献的标注中直言“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而成为“网红”时,另一篇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4年前的博士学位论文也因为令人泪目的感性致谢而喜提“热搜”。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

每到毕业季,论文里的花式致谢总是热门话题。有人文笔优美信手拈来,有人自嘲“放飞”默默“加戏”,有人字斟句酌唯恐致谢名单漏了谁,有人千言万语化作四个字“感谢国家”……却鲜少有论文答谢,能把人写哭,写到人的心里去。这些眼泪的名字,大概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叫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如此高尚,又如此平凡。多少人在这个求学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奋斗,未来的方向,以及最初的梦想。

和科技新闻打了多年交道,我忍不住格外关心论文的具体课题,以及后来的研究进度。毕竟,这是一篇题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的科研论文,致谢不过是装帧的一朵小礼花。毕竟,论文不是为写而写,既然面向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便要能解决实际科创问题,助力我国打造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意外“走红”的论文作者黄国平,这两天在回应各方关切的公开信中披露,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由于科研工作繁忙,他婉拒了媒体采访,只低调地交代了一句“正继续博士期间确定的研究课题,持续向目标靠近”。

这便是我所期待的最美好的下文了。黄国平在论文致谢中曾写道:“我很喜欢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这个题目,但也仅仅开了个头。”而现在,他还在这条路上继续跋涉。他曾感慨:“家徒四壁,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或者读书都是晚上最开心的事。”而现在,还有什么比面对自己喜欢的课题不懈攻关更开心的事吗?

这是最好的致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