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电影《泰坦尼克号》广为人知,该片导演詹姆斯·卡麦隆为女主角设计的“趴在门板上海漂得以获救”的灵感,有其真实细节——只不过当时趴在门板上的是一名中国人。
耗时6年,带领20余人的团队,辗转北京、伦敦等全球20多个城市,英国导演罗飞与历史学者施万克拍摄的纪录片《六人:寻找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于近日上映。该片披露了泰坦尼克号上8位中国人沉船那晚的经历,以及其中6人此后的命运。詹姆斯·卡麦隆担任该纪录片监制并出镜。
导演罗飞是住在上海的英国人,曾是一名电影记者,后转型做纪录片导演。拍摄的起点,只有两张泛黄的旅客名单和中国籍幸存者名单,中国人的名字还都是英文。罗飞和施万克由此开始大海捞针般的搜索。
搜索异常不易。他们找到自称是中国幸存者后代的网页——可惜联系人的ID已经失效,他们就把所有的邮箱后缀都试了一遍,竟然收到了回复!于是,这位有后人的“Fang Lang”就成了《六人》里的“主角”。
“Fang Lang”于1912年4月10日,与七个同为水手的同伴一起从英国南安普敦港登上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时,他抓住门板漂浮海上得以幸存。当时美国颁布《排华法案》,令他无法入境,于是就在一艘货运船上工作了8年,直到60多岁才在美国获得合法身份。
因为当时中国男人都留着辫子,“Fang Lang”等人被外国人误认为“扮作女人乘上救生艇”,在当时西方盛行种族主义、纷纷颁布《排华法案》的背景下,误论成了“定论”。而这部纪录片推翻了这一谬论……
只是,中国观众对于两个外国人拍摄的《六人》似乎兴致寥寥,影院排片时间要么很早要么很晚,观影人数远低于同档期其他影片。为何拍摄《六人》的不是中国人呢?为何中国观众的兴趣总是更多地集中在爱情电影而不是纪录片呢?为何詹姆斯·卡麦隆的推荐也没有增加观影人数呢?这部纪录片激起了太多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