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随从始终带着“核皮箱”
俄战略火箭兵发射“白杨-E”试验弹
俄国防部基于伊尔-76运输机改装的“空中指挥所”
“如果有谁对俄罗斯及其盟友使用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在使用常规武器入侵俄罗斯并产生国家生存危机时,我们保留使用核武器反击权利。”7月底,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莫斯科为动用核武器划出明确红线,进一步将之前普京总统所强调的“国家核遏制效应”具体化。那么,真到了战时,俄罗斯究竟靠什么来指挥庞大的核武库反击呢?
人工主动反击
不久前的美俄首脑会晤中,一名俄军官拎着手提箱,寸步不离普京,这就是负责对敌发射战略核导弹反击的俄版“核手提箱”,普京到哪,这玩意就跟到哪,必要时打开,用按钮式电话与俄军通信,下达发射指令。尽管携带核手提箱的军官属于俄军信号通信部队,但他总穿着黑色海军制服,这是苏联时代留下的定制。
俄版核手提箱问世于上世纪70年代末,系根据苏军总参谋部的倡议开发的,当时美国已装备绰号“足球”的核手提箱,而且他们的潘兴-2导弹已部署西欧,打到莫斯科只需5分钟,但有核手提箱制约,可杜绝核导弹随意发射,酿成大祸。1984年6月6日,苏联正式列装绰号“切格特”的核手提箱,这是“卡兹别克”核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在国家确遭敌导弹突袭时主动核反击。实际上,“切格特”有三个,一个配给最高元首,另两个给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最少要两个手提箱(一说三个)同时下令,才能核反击,仅仅元首本人按下核按钮也无济于事。
从总体看,“切格特”所从属的“卡兹别克”系统非常精密,多数时间处于待命状态,只有攻击确凿无疑地到来时才激活,直到今天都是如此。迄今,“卡兹别克”只激活过一次。1995年1月25日,挪威人发射庞大的气象火箭,并事前按国际规则向俄方通报了,但不知什么原因,通报却被俄外交部弄丢了,情急之下,时任总统叶利钦打开自己的“切格特”,与军方通话要求启动整个“卡兹别克”。万幸的是,问题很快解决了。
专家透露,“切格特”是这样的:第一步,接收到导弹预警系统发来告警,在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的指挥所对威胁进行核实,确认后激活“卡兹别克”系统。第二步,“切格特”主人与导弹部队通联,下达开火的密码,或只与军方主帅联系,下达反击指令。本质上,“切格特”是配给总统的发送加密无线电信号的电话罢了。据说“切格特”产量不少,有的库存,有的升级,但投用的始终是三个。有消息说,当年叶利钦拿到的“切格特”序号是51,令他很生气,从此以后,配给总统的“切格特”序号一律固定为“1”。
非人工反击
从前述介绍,没有俄军政首脑批准,“切格特”乃至“卡兹别克”是无法启动的,可要是相关携带人或指挥所也出了意外,那怎么办呢?没关系,苏联还准备了神秘的全自动化核反击指挥系统——“周长”,哪怕“当家的”出了事,也能自行核反击,西方军界畏惧地将其称为“死亡之手”。
要指出的是,若不是美国和北约挑衅围堵,俄罗斯曾打算永久抛弃“周长”,因为维护它太昂贵了。可眼见同西方关系走向冰点,2018年,俄总统普京正式宣布重启“周长”,这意味着即便在俄最高军政领导人都消失,也能实施非人工的核报复。
档案显示,“周长”于1985年1月首次战斗值班,与“卡兹别克”相辅相成。作为庞大而灵敏的系统,“周长”监控全国形势和数千枚核弹头的状况,设在全国的指挥中心随时评估地震活动、放射性水平、气压气温,监听军用频道,记录通话强度,跟踪导弹预警系统数据,监视与地震扰动相同的强电磁和电离辐射点源,对这些数据分析后,系统会自主判断是否发动核反击(当然国家元首也可人工激活)。“周长”一旦发现核威胁征兆,会向总参谋部查询,若得到明确(安慰性)答复,系统会返回分析状态,若无法与总参通联,它会立即转向“卡兹别克”系统查询,若再得不到答复,那就基于人工智能软件进入自主指挥模式,独立做出核反击决定!更可怕的是,只要“周长”作出决定,便没有别的手段中止、切断或摧毁,因为研制者是完全按照“末日决战”原则开发的。
“周长”的保密程度太高,美国人直到1993年10月8日才从《纽约时报》上获悉某些细节,因为有个研制人员叛逃到美国。1995年夏,受美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1)规定,“周长”退出战斗值班。但如今美国欺人太甚,俄罗斯再次祭出“周长”,真不知美国是不是“自作自受”。
顺便提一句,冷战年代,美国也启用过类似“周长”的“镜子”系统,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随时保有11架EC-135C指挥机(后换成16架E-6B飞机),1961-1990年昼夜不停地轮班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空飞行,每个机组有15人,随时准备在地面指挥中心被毁后代行核打击指挥权。冷战结束后,由于代价高昂而且飞机经常发生故障,“镜子”系统被抛弃了。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