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屏拍摄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在出舱任务结束后挥手示意
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汤洪波在核心舱内的工作场景 新华社 发
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至今,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轨工作和生活已达两个月。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核心舱组合体运行稳定。昨天,“出差三人组”密切协作,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期间的全部既定任务。
此次出舱任务更复杂
昨天上午,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其间,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第二次出舱主要进行三项任务:安装舱外的热控扩展泵组、抬升舱外全景相机以及组装舱外的工具箱。
空间站上有一套用于控制温度的系统叫做热控系统,它就相当于空间站的中央空调,这次航天员出舱安装的热控扩展泵组就是中央空调的核心设备。它的结构非常复杂,为了能让穿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在动作不是很灵活的条件下顺利完成安装,研制人员特意将扩展泵组的安装流程设计得简单方便,甚至不需要任何工具辅助。在核心舱内已经有三个相同功能的循环泵在工作,这次在舱外安装的热泵是舱内循环泵的备份,一旦舱内的循环泵出现故障,舱外的循环泵可以随时接替故障循环泵的工作,保证空间站能够继续运行。扩展泵组就像汽车的备胎一样,一旦有故障了,航天员可以随时切换,保证空间站能够继续运行。
专家分析,第一次出舱结束以后,航天员以及地面的飞控支持小组都做了大量系统的分析工作,需要改进、优化、完善的地方都在第二次出舱中实现了,出舱过程非常完美和顺利。
上海智造太空“眼睛”
执行任务过程中,地面指挥员喊话说,“航天员你们可以来一个互拍”。两名航天员把自己身上的摄像机对准了彼此。聂海胜当时的位置,正好与地球进行了合影留念,网友戏称是宇宙最酷的一张照片。
航天员出舱活动中,除了舱外航天服自带的摄像机之外,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也配备了多种相机,确保航天员无论何时、身处何方都能被“看”到。仅在出舱过程中,就有3种高清摄像机充当地面工作人员的太空“眼睛”——气闸舱摄像机、舱外定向摄像机和四台全景摄像机。这3类高清摄像机全部由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电子所研制。
气闸舱高清摄像机可以看到航天员从舱内到舱外的行走过程,全景摄像机d可以看到航天员出舱的画面,这次全景摄像机d抬升后,观看航天员出舱画面更加真实,上方的机械臂动作也能更加全面地进行监视。这三类摄像机均具备1080p或以上分辨率的高清监视功能。
有了这4台全景摄像机,机械臂转移航天员的过程,地面也能通过全景摄像机看到。此次出舱,航天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将一台全景摄像机抬高。通俗地讲,就是给全景摄像机安装一个自拍杆,使其具备更佳的观测视场。
目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经进入第三个月。后续,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计划9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返回前,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