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中年以后 都市之光(摄影) 风声赋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防治 汤晓丹怎样当上电影导演的 旧时洋山 无为板鸭
第21版:夜光杯 2022-01-06

旧时洋山

还一平

多年前一盛夏,我一上班就收到市局科教处通知:特色专科管理组全体成员,周末由朱处长带队,前往一海岛进行封闭式管理培训,岛名:小洋山。

“小洋山是啥地方?在崇明么?”我疑惑着随口一问。

周围没人搭腔。抬眼望去,办公室里小伙丫头们在仰脸静候,等我下文,遂悻悻地自问自答:“呵呵,我也勿晓得这座山在啥地方。”

之后倒是问过些其他人,那年月身边还真就没一个人能将“洋山”讲明白。好事者还斗胆来了句:“大还,侬阿会把杭州湾陈山讲成洋山?”我翻了伊一记白眼。

集体登上大巴车开去浦东并朝向东海奔往的途中,力荐此行并与我们同行的《预防医学杂志》傅老师方才热情洋溢地作介绍:小洋山是位于南汇芦潮港外面的不大个海岛,离浙江蛮近,阿拉坐船蛮快就到。岛上原来是解放军部队驻地,现在改建成了青少年野营基地,不错的……

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确认团队同行中人都逾离“青少年”久远,老胳膊老腿的参与此行培训之强度难度,不免平添了些忐忑,瞅见众人似也都目光讶异。

海上航行的大机轮靠岸了。扑面吹来的海风里竟飘裹着一股子惹人想要用舌尖舔一下的海腥、海咸、海鲜味儿,我等上岛。

傅老师进一步介绍:“这野营基地是同济大学两位退休老教授,拿出自己全部退休金和毕生积蓄,利用岛上退役兵营的房屋与操场等设施,筹建开办了这么一个富有特色的青少年活动营地。原以为这儿碧海蓝天一望无际,毗邻杭州湾,又离上海市区不算远,岛上有山、有礁、有海;晨可看日出,夜能采牡蛎,观潮涨潮落;曾猜想会有众多孩子争相过来疯玩,遗憾的是并没有……但两位退休教授至今仍恪守不懈地不忍离去,他们还是相信迟早会有人发现这里,启用这里,爱上这里。现在那高处站着迎接我们的便是其中一位。”

老教授诚恳宽慰:诸位放心!岛上民风淳朴,人心善良,夜不闭户没问题,你们怕热就不关门好了。到晚上夜深时,带你们去看海采牡蛎,相当好玩哦……

我是平生第一次于夜幕下贴近伫立在大海身旁。退潮后的海连天是墨墨黑,四下弥漫着深邃的寂静。虽不可避免地略略发怵着闻听哗哗震耳的海浪声,但在心里则升腾起了浓浓的敬畏和感动。

好在四下人多,许多带着凿牡蛎工具的渔民们离我们不远。傅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手电筒,一群人就跟着老教授走下海滩、走向礁石群。

借助手电筒,我生平首回亲临其境地看到了成片成片、密密麻麻蛰伏在礁石壁上的牡蛎(生蚝),观看众多当地采蚝人用特制尖锤子很费力地敲凿铲挖着时,我似乎理解了生蚝价格不菲的原因。

回到房顶早已过了子时,诸位竟然又喊饿!瞅见岛上有户人家行灶烟囱在冒烟,我们就在老教授带领下冒昧入了门,舒服就了餐,人各一大碗咸菜肉丝面下肚后,抹嘴剔牙且顿悟:“何谓饕餮哟!”

晨曦中,老教授又带我们去海边看日出、看奇石。也就是那天早上,站在浩瀚东海的洋山岛之巅,我们听老教授动情及认真讲解过岛之开发,岛之明天的深远意义。

临走之前,老教授为我们每人准备了几张当时洋山岛最美风景照片(细心地做了塑封)作礼物并谦和地说:“可以做书签用,留作纪念。”

如今的洋山已然是翻天覆地、万众瞩目了。我们这个群仍然会定期聚在一起,仍然会详详细细谈起并深沉思念起两位老教授,因为我们确信:最最欣慰的一定是他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