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6日 星期四
邻居阿扁 小薛,挺住了! 百岁老人治愈出方舱
第4版:上海新闻 2022-05-02

百岁老人治愈出方舱

援沪医疗队用辛劳为自己送上节日礼物

四月十八日入院的八十五岁重症新冠肺炎单肺患者石先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核酸检测也连续两次阴性,于昨天十四时办理了出院手续 郜阳 摄

昨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援沪医疗队员们用辛劳为自己送上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一位百岁的高龄患者病情缓解,正式出院。“这位老人伴有基础疾病,有一天凌晨突然发病,医护人员一直守护在老人病床旁悉心诊疗,终于使老人转危为安。”孙晖告诉记者。临别之际,老人的儿媳妇眼含泪花,不停地道谢。

孙晖是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1舱负责人、武汉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他也是两年前武汉疫情期间建成的第一家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的院长。孙晖每天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查看值班医生群和工作群里的内容,确保对前一晚舱内的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不久前,根据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卫健委部署安排,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管理团队、工人、保洁等队伍夜以继日,完成对两个舱内约2000张床位的升级改造。按照医院标准,有吸氧、心电监护仪,备好呼吸机和除颤仪,有中央控制平台,所有病人的心跳情况会预警报警,同时配置药房和输液设备,配置方舱医院此前没有的B超、CT、心电图。

孙晖带领的团队也参与了方舱医院、定点医院两个阶段的救治任务,他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家来上海已经近一个月了,但是从没有人叫苦喊累。用生命担当使命,用挚爱护佑苍生,大家努力奔跑的身影,正换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

本报记者 郜阳

与孙晖面对面

记者:能否分别从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来介绍一下感染者的救治情况?

孙晖:两个医院的功能定位不一样,所以收治标准不同,患者特点不一样,就决定了救治的侧重点不一样。

方舱医院主要收治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冠轻症不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患者普遍比较年轻,生活能够自理,临床治疗要求不高。主要是做好患者集中隔离管理,包括生活、心理支持等,这部分患者一般核酸转阴较快,我们要做到合理安排核酸检查,一旦转阴达标后,尽快安排出院。

定点医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合并较复杂基础疾病,以及新冠普通型患者。患者年龄结构上,往往以高龄、伴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为多,转为重症的风险较高,治疗的难度较大。对医疗救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注新冠肺炎的治疗,同时更要关注基础疾病治疗,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大家都知道,心脑血管意外的抢救对全新的定点医院的应急能力是极大考验。

记者:改为定点医院后,病人的入院标准是怎么样的?救治方向和策略上有什么不同?

孙晖:入院标准明显放宽了,其中年龄不受限制,收治了大量的高龄老人,我们的原则是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应收尽收。

救治策略上也明显发生变化,考虑到这部分患者转为重症的风险明显更大,所以我们医务人员值班的力量加强了。采用立体式管理模式——一方面采用正规医院里的病区主任负责,医疗组主管的管理模式,做到床位责任到人;另一方面结合方舱采用轮班制的上班模式,合理排班,每班次指定值班组长,全舱设立医疗协调人,组建多学科合作的抢救应急班组。

同时,在舱外还配置了三线教授值班,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制定了每天9时病区交班,11时重点患者专家组讨论的管理制度,有效保障了医疗救治的科学性。

记者:对于轻型和普通型的病人,如何做到“关口前移”,避免他们转重?

孙晖:一是加强医护人员值班力量,医护交接班时均会再次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目前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有无好转;若无好转,评估转为重症的风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二是建立多学科团队专家组,每天会对所有重点病人讨论,对重点患者治疗方案均是个性化的;三是保证转诊通道畅通,患者病情一旦加重,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与定点医院(仁济医院)对接,可以在半小时左右将患者送至定点医院,确保患者可以完成进一步的救治。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武汉协和医院也派出了第二批援沪医疗队进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部院区定点医院,能否介绍一下那里的工作情况?

孙晖:由武汉协和医院牵头,整合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第一医院、武汉第四医院、亚洲心脏病医院共计67人(其中武汉协和医院20人),定点派驻上海九院重症ICU,负责16张病床的医疗收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收治25名重症患者,平均年龄78岁,年龄最大97岁,第一位收治的91岁老人目前新冠核酸检测已经转阴。

本报记者 郜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