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强新
身为残疾人,退休后,除了必要的社交活动外,基本宅家,更少了年少时不顾行走不便,从徐家汇步行到外滩看外国大轮船的豪情。前些年家人动员我买辆残的,我骑惯了自行车,甚至当年还跟随学校团委组织的春游活动,骑车来回上百公里,到青浦淀山湖畔的大观园兜了一大圈。开残的话,真成了个残疾人了。临近申请残的年龄期限,经不起家人动员,便添置了一辆。
残的是朋友替我从厂家开回来的。他热心地花了两个半天时间,选择邻近僻静的马路,教我实习开车。看看开残的无甚技术含量,只要掌握发动、换挡、刹车等要领,遵循交通规则就行。独自行驶了一些路程后,我胆大妄为,去闵行交大校区为毕业的儿子运回书籍杂物。那次去时先是临近校区车子熄火,回程时半途又在龙吴路上抛锚,一时怎么也发动不了,天上又下起阵头雨,淋了一身湿,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眼看暮色四合,真是急煞人。后来雨歇,勉强启动,开了几公里在一座桥前又熄了火。一人推不动,幸好有两个热心的路人相帮推上桥,告诉前面有修车铺。到了修车铺,师傅只拨弄油门,轰地发动起来。
后来多回操作后,总算少了半途熄火现象,但不敢逞强再跑远路。谁知残的久不启动,也要出毛病。车子开了千把公里,冤枉钱花了不少。朋友告诫我如果不开车出行,也要经常发动,最好近距离转一圈,给车子热身。这次因疫情小区封闭二月有余,寸步难行,残的也躺平了。网上有车族哀叹,等到解封,恐怕去修车行的要排长队,想必我这辆残的也难免厄运。想起昔日朋友提醒,无法开出小区转转,不妨发动发动,在防范期间,我先后将残的就地热身两回,耳闻扑扑的引擎声,像听到了残的歌唱。
等到小区解封那天,我发动了残的正要出去透透新鲜空气,瞅见邻居正围着那辆更换不足半年的新残的叹气,原来车子的某重要部件出了毛病,与特约维修点联系,对方无暇上门修理。他曾经是老驾驶员,膝关节严重受损才办了残疾证,如今车子动不了,怎么办?见他愁眉不展,我说让我的车把你的拖去修,不过由你驾驶,我从未拖过车,恐怕不保险。他很高兴,说那你上我的车,我在前面拖,你在后面跟,把好方向盘就行。我打量了一下那辆带壳的车,又不由迟疑,我的车无壳,视野宽,能把控得了他的车吗?又是辆新车。他看出了我顾虑,便让我开车拖,说靠里档开,他在外档跟。说着,找了根粗长的尼龙丝绳,牵住两车首尾后,我只好硬着头皮驾车上路了。幸好静默刚刚解除,马路上连公交车也不多,我挂上十码,小心翼翼拐过万体馆的十字路口,平日六七分钟路程,足足花了两倍时间,慢吞吞开到徐虹路口的特约维修点。停了车,发现把握方向盘的手掌汗湿了。谢天谢地,我成功地当了回“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