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华
身材瘦小,大眼睛长睫毛,鼻子上架着黑框眼镜,孙桥小学三年级学生叶梓睿长得颇有点哈利波特的模样。“是的,很多人都这么叫我。”小男孩有点羞涩地说。昨天,他和同学放学后转战另一个“课堂”,全新亮相的浦东新区科普文明行动计划张江空间“匠心智造——张江·创荟厅”。
在机器人“张小江”的指引下,“小哈利波特”和小伙伴们来到张江·创荟厅,这里炫酷的智能车等科普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彻底放飞天性,兴奋得停不下来。“我最喜欢机器人了,家里有一大箱乐高,这里还有好多飞机模型、船模什么的,我都想玩一遍。”说到爱好,“小哈利波特”马上两眼发亮,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爸爸是名程序员,自己也想学编程,但爸爸教他的一句也听不懂。“这些智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要是能自己动手拆拆装装、搞个明白就好了。”
去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许多家长都烦恼孩子放了学“去哪儿”的问题。于是,去年暑假伊始,张江镇就联合区域党建(团建)单位首发了103项“双减”科普课程及62个“双减”实践基地,为学生打造出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全年龄段“第二课堂”。此次张江·创荟厅是在去年首发基础上的升级版,不但新增了开放式、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体验空间,还有21名院士加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开拓视野的指导。孩子们还有机会走进研究室、高校、高科技企业等,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科学的魅力。
这些大院士也很乐于和“小创客”面对面。正如毕加索所说,自己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他用一生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绘画。因为孩子总是拥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被教条和世俗驯化,让大人们也为之一惊,世间竟有这样奇妙的时空和景象。对科学家而言,和孩子们的面对面也可谓一种“双向奔赴”。当眼中有光的大院士和“小创客”们相遇,将碰撞出怎样的科学火花?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