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赫尔松方向俄军完成向第聂伯河东岸转移 聚焦“亚洲时刻”期待“亚洲作用” 广告
第6版:国际新闻/广告 2022-11-12
三场重量级峰会接连在东南亚举行

聚焦“亚洲时刻”期待“亚洲作用”

东盟系列峰会开幕式上的表演 图GJ

这个11月,随着三场重量级会议的接连到来,亚洲成为世界的焦点。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当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希望东盟国家团结一致,让“亚洲时刻”为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为应对世界乱局和变局发挥好“亚洲作用”。

重磅会议接连登场

11日至19日,世界多国领导人汇聚亚洲,出席三场重磅会议。

11日至13日,东盟峰会以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率先登场。这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东盟国家领导人首次举行面对面会议。本次峰会主题为“东盟:共同应对挑战”。会议在展望疫后复苏的同时,还将讨论如何继续秉持集体协作精神,推动本区域和平、繁荣与稳定。

除了东盟峰会,金边还将举行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17届东亚峰会,以及东盟与日本、韩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联合国等一系列会议。

紧接着,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将于15日至16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主题定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8日至19日将在泰国曼谷举行,主题是“开放、连通、平衡”。

全球治理面临挑战

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杰进表示,在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如何落实、中国与东盟市场如何进一步合作、美国如何推销所谓“印太经济框架”等话题值得关注。

而在G20峰会上,五大议题考验着全球治理能否发挥作用。一是气候变化。外界普遍希望气候变化议题能成为推动大国合作的亮点。二是防止核扩散。核扩散是人类难以承受之重,防止核扩散需要国际社会发出明确声音。三是全球卫生治理。目前,对于设立全球大流行病防范基金,各国尚有合作空间。G20峰会能否给大国应对疫情合作提供政治背书,也是一大关注点。四是基础设施建设。G20峰会或将讨论高质量的基建投资原则和指标,这对保证各国共同利益、防止恶性竞争有着重要意义。五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大国能否为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债务协调,各方也寄予一定期待。

本次G20峰会也面临两方面挑战。首先,俄罗斯总统普京缺席反映出地缘政治对全球治理的冲击;其次,G20联合公报能否顺利发表也具有不确定性。

“亚太范围的议题纷繁复杂,背后是大国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朱杰进说,“能否维持区域经济合作的势头,也是一番考验。”

考验亚洲国家智慧

同月在同一地区安排多场国际会议的情况颇为罕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认为,全球治理迎来了“亚洲时刻”。新加坡《海峡时报》形容为“东南亚的峰会季”。

朱杰进认为,三场国际性会议密集汇聚亚洲,凸显了亚洲国家在全球治理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大国之间发挥战略自主,避免脱钩断链,考验着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日益提升的亚洲国家的智慧。而在多元化的背景下,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是亚洲国家一贯秉持的理念。

朱杰进强调,这三场会议都将面临一些挑战。眼下,全球危机频发、大国竞争愈加激烈,这些将导致一些亚洲国家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因此,如何避免“选边站”,以及如何维护东盟中心地位,对这些国家而言是很大考验。

“眼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变革与发展同在。”朱杰进指出,“多边机制应为不确定的世界创造一些确定性。而大国之间能否合作,关键要看大家能否从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出发,摒弃意识形态干扰。这也是三场会议的意义所在。”

本报记者 王若弦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