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真
“央企小干部”是蔡祥军的谦称。可心底里,这位“上海工匠”对自己的专业,是骄傲的。
听听他对我这外行的“科普”:“化工是工业之母。我们做的精细化工,相当于这行业的‘芯片’……”他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琢磨聚烯烃及其催化剂应用。日常生活中的保鲜膜、电视机壳、化妆品瓶、汽车油箱等,都是用聚乙烯做的。
我好奇:功成名就的上海立得催化剂有限公司老总,有着怎样的起步?
“60后”农村娃蔡祥军,当年抱着“有大学上就不错了”的朴素想法,考进江苏化工学院。谁知“一考定终身”。他毕业去了中石化属下的齐鲁石化。七年后,中石化调员工去广东支援茂名建设,他又入选。恰逢中石化投资布点,蔡祥军有了施展才干的机遇,翻译外文资料、编写培训手册、带教技术队伍,从工程师做到车间主任、支部书记,再到设计院院长。那年头,中国的聚乙烯生产装置,都是从美国引进的。有一天,人家不卖设备了,要你直接买他们的产品。催化剂受制于人,成了中国人的心头之痛。
世纪之交,聚乙烯生产装置被纳入国家重点工程。蔡祥军的命运之舟,由此驶向上海——在金山的荒滩上,建起中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合资的催化剂厂。
大名“立得”,是蔡总起的,取Leader(领导者)的谐音。没错,他发誓要领跑这个行业,就像美国领跑世界工业。
2001年百日建厂,抢占市场。2005年之后,立得在传统市场上的性能、价格、技术服务就已超越了美国同行。原先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不过,美国的先进技术放出来,原创比我们好,我们还得跟跑;但做好了,就比美国好。”蔡总清醒而自信。与外企,从跟跑变成了PK对手。160人的小企业,税收竟超4000万元。
蔡祥军并不沾沾自喜,而以“如履薄冰”形容这么多年的心态。“央企小干部,要对国家事业负责,任性不得!”他怕公司倒闭,员工不得不出去找工作。“虽然企业不是我的,我57岁了,快退休了……”但还有两个难度很大的项目,得赶在退休前办好。
如此大家长似的劳心劳力,让我想到一个年代久远的词:老干部。
不过,蔡祥军也不无得意——
他富于人脉,意志力超强,拼命干出成果。“我本身是这领域专家,想拼过我?”啧啧,口气跟业绩成正比。
去年四、五月,货运不出去,同行赛科、上石化都停产了。“我们有一万个理由不干,但我们就是要干!”立得有116名员工吃住在厂里,科研、生产、销售、采购、供应、物资调配都没问题,虽然成本增加很多,但产量逆势上扬,还凭着供货又好又快,抢占了俄罗斯、中东市场,弥补国内损失。中石化有七八家催化剂厂,仅此一家劳动生产率翻一倍。蔡总领着大家种菜、采野菜,还不忘给居家的员工送菜。因为“职工得管,不能丢给社会”。工余,专题会、业务学习连轴转,以前想做而没时间、精力做的都补上了。两个多月的集体生活,对以往没住过集体宿舍的员工来说,终生难忘。
徜徉在立得厂区,丝毫闻不到“邻避企业”的异样气味。白鹭出没的雅致湖,养鱼、养羊、养鹅,种蔬菜……谁会想到,这原是河道截断后的一片荒废水域。安全环保,22年无事故,立得是中石化首批绿色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这,又是蔡总的得意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