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年俗风情展现场
参观者在海上年俗风情展拍照留念
在这个春天,跟着展览漫游上海,沿着“一江一河”溯源而上,在老城厢里寻找“上海最佳城市机位”,在商业街见识爷叔阿姨的“最强购买力”,在梧桐掩映下感受上海印象,在公园里当一回“人间观察家”,在新老上海人的图文讲述中,寻找值得一探的生活场景和日常趣谈。日前,魔都新春漫游指南——第十七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开幕。
最佳打卡机位
新春佳节,携家人好友在上海兜兜白相相,哪里才是城市最佳机位?外滩自然必不可少,这里是流光岁月、亘古不变的城市最佳机位。新春漫游的故事就从老法师开始说起……
展览中,一张张在上海街头巷尾扫街的照片,从黑白演变到彩色,照片里的孩童如今也成了记录上海的主力军。年轻的摄影师徐昕从小跟着外婆住在慎余里,如今虽然已经搬走,但他仍然习惯在闲暇时到附近散步、拍照。最初启发徐昕拍下这些熟悉场景的是老法师陆元敏,看到陆元敏的画册里用乐凯相机和黑白胶卷记录的苏州河风光,有好几张正是在徐昕外婆家的弄堂口拍摄的,“我的记忆一下子被唤醒了,于是自己也开始拿相机记录。”
梧桐区自带打卡属性,巨富长的小马路可以铺陈一个文艺新年。展览通过本地爷叔透露了一些小秘密,比如武康大楼所在的路口其实是“乘风凉胜地”,“船头”的最佳视角在新亚大包门口的石礅上面,还有在这个六岔路口如何开车不“吃药”的秘诀。
最赞美食地图
年的味道总是从寻找鼻尖上的香味、舌尖上的感受开始。上海的老味道该到何处去寻觅?展览里有老上海认证过的标准答案。老味道在“购物天堂”的代言街——南京路上,那里齐聚新雅、泰康、三阳南货店、真老大房……老味道在城隍庙里九曲桥畔168岁的湖心亭茶楼里,萦绕至今;老味道还在百年马路、“土味顶流”淮海路上,别误会,这是全国土特产商店的“土”。
市民张之麟为观众展示了他吃了一辈子的南京路商圈美食指南,绘成了展览中的卡通美食地图。又一村的阳春面“有交关讲究”,功德林的素菜包“味道还在,就是个头小了”,邵万生的虾油露读音“不是‘火油炉’”,沈大成的条头糕里的豆沙明明是甜的,他却“想到老娘的苦”,落下了泪。跟着张师傅寻觅老味道,也可以留下新的记忆。
最纯上海表情
老城厢是本地人漫游不可或缺的一站。从小南门地铁站钻出来,有一片被围起来和即将被推倒的老房子,在这里可以拍到高高的砖块瓦砾背景是陆家嘴三件套,夜幕降临,老城厢之上便是东方明珠的璀璨。
展览的视角没有放在众所周知的石库门建筑,而是弄堂里路边三三两两的椅子。没有路边“矮凳”的老城厢是不完整的,它们参与塑造了弄堂的公共空间,坐脱一歇,老城厢的椅子,埋藏着弄堂里野生的、自发的社交空间的隐喻。过街楼对面的电线杆,是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玩“逃江山”的重要“道具”。在这份关乎日常的场景再现中,不由生长出缕缕乡愁。
“我们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对热门现象和场景做了梳理,经过再创作,形成了今天展览呈现的这条路线。”策展人陆寅兰介绍道,420张随手拍和即兴场景记录照片,生动讲述着上海故事,“希望我们可以永葆对这座城市的好奇心。”除了海上年俗风情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也将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敞开大门,用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迎接市民。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