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春天的交响 新春网球喜剧 朱琳“自编自导自演” 用最爱的乒乓开启新的一年
第10版:体育 2023-01-21

用最爱的乒乓开启新的一年

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报名火热

2021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盛况(题图及本图)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2021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赛盛况(题图及本图) 本报记者 李铭珅 摄

1月13日中午12时,当2023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的报名通道正式开启,仅仅2分钟后,云承国跃乒乓二队成了首支报名成功的队伍。

短短数小时,所有参赛名额被一抢而空,报上名的在朋友圈里分享着激动的心情,没能报上名的则已经开始呼朋唤友,准备届时到现场观赛助威。大家都盼望着,在元宵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用最喜爱的乒乓球运动,迎接春天的到来。

组队不分年龄

说起网上抢号的经验,云承国跃领队金佳云笑言自己已经“驾轻就熟”,拼的不只是“手速”,还要准备充分。“上届比赛也是网上报名,我报完一支队,再输入新的信息准备报第二支队伍时,发现根本来不及。”于是这一次,他有了经验,“我这次事先将大家的身份证准备好,报名时间一到,复制粘贴,二维码一扫,就跟竞拍车牌一样。”金佳云说:“今年我们计划报两支队伍,我和另一个朋友分头操作,所以一次成功。”

两支队伍中有三名中学生。一队的曹峻华曾经在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参加过培训,后来考入了上大附中,为了继续在业余时间坚持乒乓球训练,他加入了国跃乒乓球俱乐部。二队的朱天悦和瞿伊琳还是初中生,但乒乓球已经成为他们课后最大的兴趣爱好。刚刚落幕的市运会,两人分别代表静安区和徐汇区参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什么要让学生跟成年人一起组队参赛?金佳云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舞台,对业余选手没有门槛,但高手同样不少。青少年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如能多多参与像新民晚报红双喜杯这样的高质量赛事,对他们将来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参赛就像年会

金佳云曾就读于娄山中学,当时校乒乓球队属于市里的二线队伍,金佳云是主力之一。18岁时,他去意大利参加职业联赛,退役后曾执教过意大利国青队。但心中,总有一份属于上海乒乓球的情怀。“上海是乒乓球运动的摇篮,我一直很想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和乒乓球相关的事业。”

回到上海后,他参加的第一个民间赛事,就是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于是,他和伙伴们组建了国跃乒乓球队,“第一次参加大概是2013年还是2014年,太早了,记不清了。”虽然没能登上领奖台,但进了前六,也是个不错的成绩。“参加之前,我就听说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选手水平很高,参加过后,我感觉收获很大。中国乒乓球水平为啥可以领先全球?因为我们民间就有那么多高手。”在这个舞台上,他见识到了各种打法、各年龄段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令他打定主意,以后每年都要组队参赛。

就这样,新民晚报红双喜杯成了俱乐部每年新春前后的传统赛事。甚至可以说,这是俱乐部的“年会”。“不管成绩如何,我们最后一天比完,会在外面聚餐,以乒乓球运动,开启新一年。”金佳云说。

支持普及乒乓

2020年,位于柳营路的国跃乒乓球培训中心正式开馆,俱乐部有了自己的训练基地。站在焕然一新的场馆里,金佳云和合伙人感慨:“终于,曾经在意大利许下的梦想成真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乒乓人,他想为家乡乒乓球做点事。

令他开心的是,仅一年后,俱乐部就迎来了300多名学生。“得益于乒乓球项目进中考,很多学生来参加乒乓球培训。”更令他欣喜的是,不少学生在中考过后,真正爱上了乒乓球,主动留下来成为俱乐部会员。去年因为疫情,俱乐部的运营遭遇了困难,但金佳云咬牙坚持了下来,“新年伊始,用新民晚报红双喜杯的比赛,迎接新年新气象,是最好的庆祝方式了。”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