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墨
春日的一个夜晚,闲来无事,我便独步来到好友杨传中的舜风古琴琴室。
轻扣了几下房门,杨先生打开大门。他脸上的表情先是略感惊讶,继而笑容满面,拱手对我说:“原来是梅先生啊,真是贵客临门。”把我让进屋中,便招呼几位弟子见客:“梅先生文字清绝,古道热肠,人称‘淮上梅郎’,你们几个今天有缘得见,真是有福啊。”我急忙笑答:“哪里,哪里,杨先生切勿谬赞,以免教坏孩童。”几位弟子纷纷过来行礼,有男有女,年幼的不过十五六岁,年长一些的也就二十出头。我打量一下,发现他们都是目光清亮,神色肃穆,正气凛然,心下不禁暗自赞叹,修习古琴的孩子果然是不一般啊!
落座以后,杨先生整理茶具,为我沏了一壶金骏眉,说:“梅先生稀客啊,怕是把我这个老友忘了吧?”我摇了摇头说:“俗事繁杂,怎比得了杨先生每日操琴授徒,其乐融融。近日常觉心绪不宁,故来叨扰,请先生清音一曲,以安心境。”听我这样说,杨先生也不多话,站起身来,沐手焚香,来到了琴案边。这时,我的鼻中隐隐地闻到了一股寒香,便问道:“燃的是梅香吗?”杨先生答道:“是古法精制的绿萼梅香,清冽淡雅,正适合梅先生品性。”
琴音渐起,我的脑海中立时浮现出一幅空山寂静、明月清辉的景象,心绪也不由得放松下来,待琴声渐入主题,我已品出,杨先生弹奏的正是那首著名的《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相传原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即前六段,实际上是三个变奏,把表现梅花的主题在古琴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故称“三弄”,用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后四段为第二部分,则采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和不屈的形态。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表最清之物,相得益彰。乐曲通过梅花借物抒怀,用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待琴声于夜空中慢慢消散,我不禁抚掌赞叹:“杨先生高古!我也曾听闻过您师尊抚琴,此《梅花三弄》尽得王友斌先生真传哪。”杨先生颔首答道:“恩师虽然已经作古,但他曾应邀与中国古琴‘虞山吴派’一代宗师吴景略先生一同在央视弹奏过《梅花三弄》,两代宗师的代表曲目,我自当勤加练习,以求琴艺音律更加精进。况且梅先生名中带梅,以此曲请梅先生雅赏,更是贴切无比。”
杨传中的授业恩师乃王友斌教授。王先生师承中国古琴“虞山吴派”一代宗师吴景略先生,成为“虞山吴派”第二代古琴教育家。2008年春天,杨传中打听到王友斌教授的住址后,登门求学。此后,他每周都去王友斌家中学习古琴,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拜师,成为王友斌入室弟子。从那天起,他正式成为中国古琴“虞山吴派”的第三代传人。
此时,梅香盈室,茶香扑鼻,我的心情大好。杨先生唤来一位弟子,吩咐道:“给梅先生再弹奏一曲《良宵引》,也好让梅先生指点一二。”弟子对我行了一个礼,来到琴案前开始抚琴弹奏。
待一曲抚罢,我微笑着对杨先生说:“此曲甚妙!如果我没有记错,《良宵引》虽属入门琴曲,但应该也是你们‘虞山吴派’的代表曲目吧。此曲短小洗练,委婉清新,曲风恬静,颇为精致。而今春夜听琴,好友相聚,正是良宵乐事,应景,应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