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周边短租房多是普遍现象,在这些以病人家属为主要客户的短租房里,租客频繁更换且生活习惯与普通住户不同,由此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影响也是难以根治的老大难问题。在徐汇区枫林地区,两三平方公里的面积就集中有中山医院、肿瘤医院等四家三甲医院,“院区房”带来的社区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就拿距离中山医院直线距离最近的小区——中山新村来说,760户住宅超过10%是短租房,这么高的比例,居民肯定会有意见。四年前,徐汇公安分局枫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姚恺刚接手工作时,几乎每天都有居民向他反映短租房问题。四年过去了,中山新村变样了,秘诀就在姚恺探索牵头成立的“出租人自治小组”里。
姚恺会同居委一起向街道进行专题汇报,并召集附近所有短租房的出租人成立自治小组,不断修订完善管理规范,切实管好短租房。在80余户出租房中,大家推选出一名出租人担任自治小组组长,负责联络协调小区内短租房的大小事务,从人员登记、消防设施、卫生标准到租金,协商出一套统一的管理标准,并明确奖惩机制。一旦有不按规定执行的房东,自治小组就将对其进行罚款,督促其整改,情节严重者,还将报告相关部门处理。
在徐汇区和枫林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姚恺边推进、边探索、边完善,已经升级到3.0版本管理模式。例如,中山新村内的短租房住户统一使用橙色垃圾袋与其他居民进行区分,医用垃圾还要装进黄色垃圾袋,由市容绿化部门统一回收,避免产生卫生安全问题;病患入住需出示就诊记录,确保房屋只借给真正有需要的病患,派出所人口协管员也会同步登记,避免治安隐患;由于中山新村房屋结构较老,隔音隔味条件较差,如有居民反映短租房漏水、租客烧菜味道冲鼻等扰民问题,居委就会通过组长迅速联系房东,督促其及时修缮房屋,甚至协调为租客调整租房部位,避免邻里矛盾。经过几年的发展,自治小组迭代升级,成员已注册成立了12家房屋租赁有限公司,以公司模式对小区短租房进行规范管理,为下一步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自身监管打好基础。短租房有序自治以来,社区面貌明显好转。租房自治小组在居民中有了一个温馨而响亮的名字——“病友之家”,姚恺走出的这条创新社区治理的平安之路也获居民一致点赞。本报记者 孙云 通讯员 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