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明天零时起可预约高考出租车 共治共享,打造垃圾分类升级版 申城“热”力十足  气温冲破高温线 黄浦工匠向臭源宣战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5-29

黄浦工匠向臭源宣战

研发自动喷淋系统 破解异味扰民难题

李晨团队对湿垃圾车进行技术改造 受访者 供图

臭烘烘,脏兮兮,一路开一路飘异味,仿佛是个移动的“臭源”……一提起湿垃圾车,您的脑海里是不是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呢?可在黄浦区,湿垃圾车开过却几乎没有异味。这其中,就有着李晨这位“黄浦工匠”的功劳。

在上海上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李晨是机修班组副组长,也是童琦玮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浦建亮技师工作室的成员,平时就爱钻研一些小发明。2021年,他与黄浦区绿化市容局、上海预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手研发了“车载异味控制喷淋系统”,解决了湿垃圾清运中的异味扰民问题,还入选上海新时尚示范行动十大“创新方法”案例,并获专利。如今,他又对垃圾分类收运中的噪声、视觉污染等“扰民项”动起了脑筋。

除臭效果获认可

一个传感器,一个储液箱,再加电路、水管和喷嘴,就组成了这套车载异味控制喷淋系统。李晨告诉记者,当湿垃圾车装运垃圾时,车辆顶部刮板一打开,安装在车顶部的传感器便会接收到信号,除臭系统就会自动运转。

“隔膜泵会把空气压缩为动力源,然后开始泵吸储液箱内的除臭剂,通过水管输送到船箱顶上进料口两侧的喷嘴。喷嘴再用雾化的形式,对进料口进行除臭液的喷洒,最终起到除臭杀菌的作用。”李晨介绍,在除臭液的选择上,公司也进行了多方对比,选用了对人体无毒害的纯天然绿色植物萃取液,并有各种香型。使用时,除臭浓缩液按1:300的比例与清水勾兑,成本并不高。

除臭装置的除臭效果如何呢?李晨说,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后出具的报告,除臭前臭气浓度达174mg/m3,除臭后臭气浓度降低至21mg/m3,去除力达到87.9%。据透露,改装除臭系统后,相关部门还对湿垃圾车收运路线的沿途居民进行过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看,居民对除臭效果都比较认可。

手动变全自动

研发除臭系统的想法,始于上海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之后。当时,市民的分类意识逐步提升,湿垃圾产量骤增,但臭味扰民的问题也越发突出。虽然湿垃圾车采用船型密闭式的车型,但湿垃圾极易腐臭发酵,那股子“酸爽”比以往混装垃圾车更令人作呕。

怎么解决异味扰民?在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牵头下,上海上城环境卫生运输有限公司技师工作室和上海预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就3吨船型湿垃圾车上安装除臭喷淋装置共同合作及技术研发达成共识,成立了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

加入项目组后,李晨反复思索,与预锦的设计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敲定了除臭装置的设计图纸。“当时,我刷了不少抖音上的装修案例,参考了装修方面除尘抑尘的思路,和对方一起讨论出了1.0版本。”李晨回忆道。

2021年4月,第一代除臭装置“上岗”,在外滩街道湿垃圾收运作业中试点,却遇到了小问题。一是喷头装在顶板外,除臭剂喷洒的时候容易溅到行人,二是当时采用手动操作,驾驶员和跟车工收运时就多了一道工序。

为此,李晨等人又对装置进行了改良,一个多月后,2.0版改良型就研发出来了,并在南京东路街道进行试点。2.0版装置将喷头角度调整到车厢范围内,同时升级为自动开启,车体的小刮板一打开,碰到传动开关,除臭液就自动喷洒。“全自动之后,收运师傅们以前怎么干活,现在就怎么干活,不会影响收运效率。”李晨说。

继续攻克噪声难关

记者获悉,目前这款装置已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填补了垃圾收运车辆除臭领域的空白。技师工作室团队还根据湿垃圾、餐厨垃圾车的不同车型设计安装方案,并在专家提出的除臭喷雾覆盖面、喷头易堵塞、剂味多样化等方面继续“攻关”。不仅黄浦区的湿垃圾车已全覆盖除臭装置,外区也前来学习,并邀请技师们为本区车型进行设计改装,不久有望推广。

攻克了异味问题,以李晨为首的“达人们”,又着手研究噪声扰民和视觉美化。他们启动了“静音工程”,对环卫车辆的后挡板开关作业和垃圾桶装卸作业进行减噪降噪改造,还邀请黄浦区环境监测站对改造前后的噪声进行监测,发现改造后的噪声有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对于车辆龙门架等容易积攒泥垢的部位,他们也在想方设法进行遮挡美化。

“几年前,垃圾分类刚开始时,我们收运的干垃圾还有滴漏,说明还有混装现象。但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湿垃圾的纯净度很高,市民的自觉性有很大提升。”李晨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的职业认同感也有所提升,感到自己的工作确实是服务民生,且受到认可的,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将本职工作做好。”本报记者 金旻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