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瑢
柴米油盐酱醋茶,上海人的饮食文化中,镇江醋占据半壁江山。据传杜康造酒,其子移居镇江,以酒糟喂马,梦到仙人张果老说此酒糟搁置二十一天后自成琼浆。醒来品尝,果不其然,鲜美异常还解乏。现代汉字里的“醋”字,恰好是廿一日加酒的半边,镇江香醋由此而来。上海人吃醋,数得出那几道菜,糖醋小排、糖醋鱼,吃大闸蟹佐以姜醋,再就是熘滑水晶虾仁配一小碟,大都是香醋,或本地米醋。
太原人吃不惯南方醋,觉得寡淡,少了点麦子的清香与豌豆的绵长。旧时人称山西人“老醯”(西与醯同音),眼下去晋北一带,烈日之下,仍有乡人家门旁蹲坐着近一人高的黑釉大瓮,麻纸闷遮缸口,就是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大缸需跟随太阳高升的方向适时搬动。
早前在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此情此景跃然眼前。太原人一日三餐,面食为主,且花样繁杂,可以连吃俩月而不重样。吃包子、饺子、馅饼、炒菜,醋必不可少。
远乡僻壤之人买不起醋,以酸汤做菜。黄河最北边的河曲县,一年四季都离不开一碗小米酸饭。吃时先上一盆小米干饭,然后上一盆酸汤。这酸汤就是小米汤,发酵过的。味道极酸,冲鼻。最后来一盘咸菜疙瘩。可别小瞧这老咸菜,黑黢黢的,防晕止呕绝佳,比药管用。我总觉得河曲酸饭除了酸,似乎也有点北京豆汁儿的意思。好不好吃?见仁见智。但只要你好这口,一吃再难忘。
四大名醋中,镇江香醋以“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著称。选用的糯米,须是长三角冲积平原之上出产的圆颗粒糯米,北方多见的长颗粒糯米,其芳香物质不及。
山西醋多选用高粱、玉米、小米。太原人餐桌上常吃的醋,种类繁杂,名醋、陈醋、老陈醋,仿若一个人的青、中、老年态,是以生产周期与酿造时间加以区别。近年来靠山吃山,更衍生出柿子醋、沙棘醋、果醋、红薯醋等。
想起那日饭桌上,太原朋友调侃,上海女子犹如棉花套里藏针,表面娇,骨子里精得很呐。一旁的上海女友笑眯眯道,闭眼便知是你到——山西醋醋香浓郁,酸味顺风飘。
上海人烧菜,喜浓油赤酱。糖是重点。太原人吃不来甜。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山西人吃盐食醋,同当地水土特征以及自然气候密不可分,百姓常以杂粮为主。
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盐分损耗大,早前乡人的餐桌上品类贫瘠,全靠醋来调味,以盐补充身体能量。如今在林县地区,吃面仍以盐醋酱油调配素卤。幼时听奶奶聊及她青少年时,食不充饥,遑论荤腥,却要一天不落下地干活。没力气怎么行?以重盐调水,几滴酱油,撒几把干野菜末,这便是庄稼人经年累月的“面卤”。乡下没有城市集中供暖,有谁家小孩煤气中毒,立刻灌醋或者酸汤解毒,省钱,有效。
吃醋要吃“酿造醋”,“勾兑醋”危及健康。如何辨别真伪?一尝,配制醋酸味浓烈刺激,酿造醋醇厚绵甜。二看,酿造醋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氨基酸与蛋白质,一旦被震荡,泡沫丰富;而勾兑醋久摇不出沫。
想那唐太宗要大臣房玄龄纳妾,房妻横加阻挠,太宗无奈之下令其妻在饮“毒酒”与纳妾中选择其一,房妻性烈,举杯一饮而尽,却发现喝下的是醋,于是有了“吃醋”外话。继而又因醋味辛酸,于是带酸字的一系列用语顺应而生,心酸、酸楚、鼻酸……
产醋,吃醋,爱醋,山西醋文化丰富,山西醋如今已成为舌尖上的“非遗”。上海人去山西旅游,一定要去“醋文化博物馆”看看。与同是调味品的油、盐、酱相比,除了调味,醋还披挂“绿色健康”的彩衣。软化血管、美白护肤、调节血脂,防止动脉硬化,醋的好处实在不少。然则凡事物极必反,醋吃得太多,容易引起胃酸,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