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暑假,让生活“慢”下来 这样超高的车真的能上路吗 短短17天竟然撞了8辆公交车 新婚第六天,妻子突然瘫痪失语
第10版:社会新闻 2023-07-06

新婚第六天,妻子突然瘫痪失语

——龚建强用承诺和坚守创造幸福的奇迹

【编者按】

尊老爱幼、妻贤夫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已铭刻在中国人心中,融入中国人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围绕“我们的上海” 2023城市文明风采季创建巡礼活动,本报与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合作推出“2023城市文明风采季文明创建巡礼”专栏,通过一个个文明家庭、一位位先进典型的故事,展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风采和优秀成果,以及“四个更好服务”中的生动实践。

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这些动人故事,滋养着我们向上向善之风,也讲述着我们如何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塑造新时代市民新形象。

今天故事的男主人公龚建强,曾获得中国好人、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我就是一个普通人。”龚建强说,“当大难发生时,是一直以来对美好善良的渴望,让我和我的家人坚持下来,走过风雨,再见彩虹,更懂得珍惜。”

同事电告

妻子突然倒下

对21年前突如其来的变故,龚建强至今记忆犹新。那是2002年5月10日,新婚才6天的他突然接到妻子同事来电:“你老婆上班时晕倒了,你赶紧去医院!”等他跌跌撞撞跑到医院才得知,早上出门时还好好的妻子,因脑血管畸形导致出血,一下子晕倒,丧失了语言和行为能力。突闻此信,龚建强如五雷轰顶,泪流满面。怎么办?没有多少犹豫,当时33岁的龚建强作了决定,不能放弃才25岁的妻子。他顾不上亲朋好友多番劝阻甚至是激烈反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再艰难也要救她。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妻子叶红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因手脚和面部肌肉萎缩,基本丧失了语言和行为功能,属于重度脑瘫。岳父、岳母含泪对他说:“建强呀,你年纪还轻,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们不会怪你。”不少亲朋好友也劝他冷静考虑:“她可能下半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你要照顾一辈子,受得了吗?”龚建强答应,慎重考虑。可每当夜深人静,他闭上双眼,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妻子的好。几天后,消瘦不少的龚建强召开家庭会议,平静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不离婚,要陪伴照料妻子一辈子!

悉心照料

奇迹终于出现

尽管当时医生说这病康复成功率几乎为零,但龚建强不愿意放弃。为了给妻子治病,他用足了力气,动足了脑筋。从家到单位,他每天骑摩托车来回两趟,早中晚三次为妻子按摩;自己动手,在家用塑料袋、大米、木板制作简易康复器材;买来《故事会》让妻子看,自己在一边讲解。

2004年夏的一天中午,一场大雨瓢泼而下,龚建强对着妻子慢慢地说:“下雨啦,下雨啦!”身边的叶红艰难地张口,牙牙学语般重复:“下……雨……啦……”这是妻子病后所说的第一句话。激动的龚建强紧握妻子的手,把她搂进怀里,痛哭失声……

龚建强长期的悉心照料,终于创造了奇迹,叶红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好。2004年开始说话后,除了语言能力,身体其他机能也开始好转,慢慢地,她可以站立甚至走动。2011年2月,叶红顺利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给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带来了更多欢笑和生机。

21年过去了,如今的龚建强每天都和妻子、儿子一起牵手散步。这么多年,他坚守承诺,兑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也诠释了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家庭美德。

回报社会

弘扬传统美德

妻子的康复,让龚建强内心充满感激。感恩这么多年各方对他们家的帮助,近年来龚建强也不忘带领家人积极回馈社会。

平时,龚建强有空就带着妻子、儿子,和邻居们一起清理楼道小广告、绿化带、垃圾箱房等,他所在的楼栋被评为“同舟楼”特色楼道。2017年,“龚建强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以“助力家文明、传播家文化、讲好家故事、关注家成长”为使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龚建强作为工作室“文明家风”宣讲人和“家风轮值”当家人,每周末宣讲家风故事,用心倡导文明家风。他还带头组建起一支家长志愿服务队,每周末开设家庭文化素养亲子微课程。

不畏艰辛,积极向上,龚建强夫妇的生活态度,让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在疫情期间,楼栋里不少年轻人一起组队,为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去关心和温暖,楼栋也因此而更有温度。如今,小区里涌现出更多好人好事让人点赞,有义务帮助换药的钟医生,还有拾金不昧的潘阿姨……本报记者 郭剑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