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对于痰湿体质或者寒湿较重人群是最佳的调理时期,所以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伏中,中伏是暑季气温最高的时候,中医认为暑必夹湿,所以这个时候不光热还会湿。人体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胃口差、身体重,都是暑湿的表现,所以有暑季无病三分虚的说法。本周的天气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所以,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诊疗中心主任张洁认为,对于痰湿、寒湿体质人群,中医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说法,因此,在最热的伏天用温灸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不良状态,特别是对咳嗽、酸痛等这类症状,作用会更明显。
这段时间在网上流行“晒背”,许多年轻人也加入“三伏天晒背”的行列,相关话题屡上热搜。热传的“种草”攻略认为这是“不要钱的‘天灸’”,可以祛寒湿、减肥等。
“‘三伏天晒背’确实有祛除体内寒湿气的功效,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判断,并掌握好晒背的时间、时长、方法,避免盲目跟风导致晒伤、中暑等问题。”上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张毅建议,三伏天适合补阳,对于有哮喘、慢性腹泻等偏寒体质人群可以在督脉分布区域使用温灸帮助散寒防病。
冬病夏治需要根据体质对症下药。“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只需要做艾灸,有的需配合其他方法,传统中医学针对三伏灸有许多手段,比如做扶阳罐、药物罐、刮痧、穴位敷贴。穴位敷贴可针对虚寒、寒湿体质人群易得的腹泻、胃纳少等消化系统相关疾病,以及女性痛经、月经量少、宫寒、下身分泌物异常等妇科问题。另外如果晚上睡不好觉,可以使用敷贴、灸、罐等非药物方法干预。”张洁建议,市民还是要到专业的医院搭脉、看舌苔之后,由医生来决定如何冬病夏治。
中伏人体容易虚热、口渴、食欲不振。还需吃一些清淡、凉爽、养阴的食物,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阳气,缓解中伏期间的不适症状。专家建议,在饮食方面,比较忌讳的是辛辣、生冷。可以吃一些当令的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