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上海摊怎么摆
第3版:上海新闻 2023-08-10

上海摊怎么摆

设摊新规试行首周记者探点浦东青浦

青浦华新镇的特色夜市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浦东新场镇的农户摊点 本报记者 金旻矣 摄

本报记者 金旻矣

8月5日,上海《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实施,明确可在各街镇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设摊,类型分为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据此,城管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和服务保障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实施意见》,并上线了汇聚沪上各类特色设摊经营场所的“上海‘摊’服务地图”。

规范化设摊经营,能不能重新聚起城市烟火气?市容环境和营商环境能不能兼得?市民和摊主又有些怎样的感受?新规试行第一周,记者前往浦东、青浦等区的设摊点位实地走访。

三种设摊新模式

疏导点 以服务基本民生为主、入场入室经营的点位,在标准化菜市场、早餐网点等暂时供应不足的区域设置

管控点 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利用闲置空间经营

特色点 以新型业态为主的集市、夜市、限时步行街、外摆位

浦东新场

农家小摊 菜鲜果香

早上7时,浦东新场镇的新环西路管控点,客流量“早高峰”已过,但100多名摊主还不舍得收摊。家住蒋桥村的苏根宝自带小板凳和台秤,摊上是自家种的茄子、丝瓜、梨,都排得整整齐齐。“以前我在马路边上卖,每天只能卖几十块钱,还总是提心吊胆的,也不安全。后来政府设了这个地方,村里通知去办证,有了证就能天天来摆摊。现在每天收入有一两百块呢!”她一边说,一边拿出《新场镇自产自销农户准入证》给记者看。

刚摘下的蔬果新鲜水灵,价格虽与菜场相差无几,但顾客都说“图的就是新鲜放心”。86岁的沈阿姨家住万体馆附近,和老伴来新场游玩,顺道买了些南瓜、玉米和豇豆。“这里的东西很新鲜,摊主也客气,还送了一大捆菜。”她说。

新场镇市场管理所所长朱国兴告诉记者,管控点目前共制证117张,持证摊主来自果园村、新卫村、黄桥村、新南村、蒋桥村等,管理人员每天都会检查证件。“村民可以向村委会申请,只要是自产农产品,就能来设摊卖。”他说,管控点营业时间为清晨4时30分至上午9时,关门后立即清运垃圾,目前每天干湿垃圾大概有2桶。和正规菜场一样,管控点备有蔬菜农残检测仪和公平秤,至今未收到过一起食品安全投诉。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管控点形成之前,周边农户大多在新环西路、牌楼西路上叫卖农产品,最多时有近100个摊位。无序设摊占据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交通堵塞和噪声扰民让管理部门很头疼。

“与新场镇协调后,将这块闲置用地建成管控点位,砌起水泥台,引导农户入场,有效缓解了道路乱设摊的压力。同时,镇里聘请第三方管理点位,设置相应准入规则。”新场城管中队副中队长王良表示,这里每天都有人值守,城管执法队员也常来巡视。遇上水蜜桃旺季或节假日,还会增派人手。

据悉,新场镇现已有4个设摊点位,包括1个管控点和北一路、坦直路、申江路3个疏导点。目前,城管部门正在梳理点位,争取设置更多疏导点和管控点。

青浦华新

特色夜市 人声鼎沸

晚上8时,走进青浦区华新镇华寿商业市场,只见这里的夜市人声鼎沸。烧烤、家常菜、海鲜、火锅等各地特色餐饮在此云集,琳琅满目的餐车和大小饭店烟火气十足,有的还有歌手驻唱。

大客流背后,是规范有序的经营——外摆桌椅都放在围栏内,近30辆餐车秩序井然,停车、垃圾收运、集市治安管理等,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一溜餐车中,王文豹卖的是特色小吃“阜阳卷馍”。之前,他是在周边“打游击”的流动摊主,每天推着小车售卖,“偷偷摸摸,就怕遇上城管。”市场设置餐车集市后,他立即申请了一个摊位。“正规化经营后,生意稳定了。以前东躲西藏,一天收入两三百。现在下午四五点出摊,晚上十点左右卖完,一天能赚约1000块。”他笑着告诉记者。

“阿呆饭店”是首家入驻市场的饭店,老板阿呆对这里的变化深有感触。“以前这里以卖建材、调味品为主,业态不清晰,环境脏乱差,大排档摆在路上,车也开不了。我们入驻后,市场重新定位,逐步形成了美食夜市,不仅服务华新镇12万人口,还吸引了嘉定、青浦等区的顾客。”他说,“你看,我们的桌椅都放在围挡里,油烟净化率达到95%以上,垃圾也干湿分类。规范化经营后,食客认可,人气越来越旺了。”

根据新规,华新夜市属于特色点。华寿商业广场物业负责人沈翠芳介绍,现在这个市场里共有108家餐饮商户,而在中心广场区域就有25家特色餐饮。过去,商场周边的居民对夜间噪声、油烟都颇有怨言。为此,市场制定了几条“铁律”:每天22时以后不许外放音乐;每家餐饮店都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同时,安排整修路面和人行道栏杆,设置固定餐车摊位吸收周边流动摊主入市,每天收摊后必须检查液化气瓶阀门。同时,物业给每家商户发放5个垃圾桶,凌晨3时统一清运,并在垃圾站设专人二次分类。城管部门也在市场内设置办公室,对占道经营、跨门经营等常态化管理。

平衡“放与管”创新服务水平

8月5日起实施的《意见》,明确各区可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从事经营活动。其中,疏导点是以服务基本民生为主、入场入室经营的点位,在标准化菜市场、早餐网点等暂时供应不足的区域设置;管控点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利用闲置空间经营;特色点是以新型业态为主的集市、夜市、限时步行街、外摆位等点位。

为此,在面向全市居民制发并回收12306份问卷的基础上,市城管执法部门于7月印发《关于规范和服务保障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5项禁止性设置要求。其中包括:不得影响行人通行,不得擅自占用停车泊位和非机动车停放区域,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不得影响周边环境,不得擅自占用绿地;不得影响市民群众正常生活;外摆位经营活动不得超出经营主体建筑红线;外摆位经营者不得在店外进行食品加工。

对此,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虎认为,“创新服务、疏堵结合、实现共赢”是破题之道,城管执法部门应平衡好“放与管”的关系,创新服务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建设经营。比如,可以会同绿化市容部门推动在盛产瓜果蔬菜的郊区,利用闲置厂房、宽敞路段等设置疏导点和管控点,在市区利用非主干道、商业广场等设置分时步行街、外摆位。同时,依法查处点位及周边未经允许违规设摊行为,推动应用电子围栏信息技术和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提高新业态执法监管数字化水平。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