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清凉小站 爱心茶摊 上万株睡莲绽放 新品种首揭面纱 家门口消夏“走几分钟都能到”
第4版:上海新闻 2023-08-10
游园、唱歌、买菜……曹杨居民享受“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家门口消夏“走几分钟都能到”

一早起来逛公园,再一路走到普陀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武宁片区2楼做志愿者、参加合唱排练,然后到1楼社区长者食堂品尝午餐,最后在回家的路上顺便买点菜……昨天,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75岁居民章月芳一连跑了好几个地方,消夏的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惬意。“这些场所就在家门口,走几分钟都能到,很方便,人不累!街道这些年下了很大功夫建设‘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为了方便我们生活,居民们都很满意。”章月芳说。

自2016年以来,上海积极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曹杨新村作为样板社区亮相“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并入选国家商务部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记者昨天现场体验了曹杨居民享受“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几个“片段”。

第一站

曹杨公园看看逛逛

“早上凉快,我一般7时30分出门,散步10分钟就能走到枫桥路上的曹杨公园。这里热闹啊!”章月芳说,别看公园面积不大,设施配套却很齐全,有莲花池、亭子、茶室、步廊、篮球场、草坪等,“一大清早,公园里人最多,唱歌、跳交谊舞、打拳、打羽毛球,健健身、出出汗,居民都爱来家门口的公园玩。”

曹杨新村街道辖区面积有2.0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8.7万人,常住人口约10万人,建有曹杨公园、枣阳公园、兰溪青年公园、百禧公园等,还有不少口袋公园。家住曹杨路的章月芳特别提到了百禧公园:“这两年新造的这个公园很有特色,大家都喜欢。”百禧公园位于原曹杨铁路市场旧址,总长度约1公里,平均宽度约15米。改造时,架设空中绿道,打造了一座适宜居民休闲、娱乐、健身、品读的社区开放式公园。天气好的时候,居民们有的在公园1层的艺术长廊内小憩,有的在布置了多样绿化的2层休闲长廊里锻炼,人们下班或者放学路过,可从3层云上廊穿行,欣赏保留了老车站风貌的艺术遮阳棚等。

家住花溪路的周国环今年72岁,也经常去周边公园玩,尤其对家门口的曹杨环浜情有独钟:“水清景美,我每天经过都会多看几眼,感觉心旷神怡。”

曹杨环浜全长2.14公里,是贯穿整个曹杨新村的一条环形封闭河道。曾有一段时间,这条河的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后来经过一系列综合整治工程,整体环境得以改善。现在,河边慢行步道已全线贯通,为两岸居民重构了亲民便民、宜乐宜游的新型公共空间。

第二站

武宁片区老有所乐

在曹杨公园看看逛逛半个小时后,章月芳又花10分钟笃悠悠走到曹杨路926号。这里是普陀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武宁片区,也是她当天活动的“主阵地”。她先到2楼一个教室做“暑假亲子手工课自制地球仪”活动的志愿者,再去参加隔壁房间内的街道老年合唱团排练。

章月芳告诉记者,合唱团已成立4年多,目前有60多人,年龄最大的杨苗红老人今年78岁,这些成员全都来自周边小区,合唱团每年要演出不少场次。

中午,章月芳和同为合唱团成员的周国环等居民一起去1楼社区长者食堂就餐。章月芳点了三菜一汤并介绍:“食堂的菜味道好、价格实惠,60岁以上老年人持上海市敬老卡或新版社保卡还能享受‘满15元减3元’优惠,我是三天两头来品尝的。”

食堂里座无虚席,不少老人不仅堂吃,还将饭菜打包带回家当晚饭。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武宁片区建于2019年8月,面积约2300平方米,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重点布局的“家门口”公共服务设施;1楼为服务区域,设置了社区长者食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慈善超市、社区便民服务驿站,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等;2楼为活动区域,设置了多功能厅、银龄社团活动室、阅览室、烘焙坊等,并建有全区首个社区“宝宝屋”。

“除了武宁片区,还有梅岭南片区、梅岭北片区,街道一共建了3个这样的片区,共同服务曹杨辖区10万居民群众。”这名负责人表示,街道共建有9个社区长者食堂、老年人助餐点。周国环表示,她家隔壁就有一家“幸福餐吧”,走2分钟就到了,还有两个助餐点,也是走几分钟就能到达。“我和老伴经常轮换着去吃,特别是大热天,自己做饭太麻烦了。”她笑着说。

第三站

生鲜小店买菜回家

吃过午饭,章月芳、周国环结伴回家休息,路过一家名叫“枫桥驿站”的生鲜小店,就进去买了毛豆、茄子、白菜、西红柿等几样蔬菜。章月芳说,街道范围内有3个大型菜市场,还有很多生鲜小店、超市,居民外出走几分钟就能碰到一个,非常方便。

记者了解到,今年曹杨新村街道作为上海市“十四五”中五个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区之一,将在现有建设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织密服务站点、提升服务能级,形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2.0版,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曹杨新样板。

本报记者 江跃中 实习生 姚欣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