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申嘉湖高速伸缩缝钢板“翘停”多车 河边的麻将桌 “独行”求学路  终圆大学梦 泼水狂欢  清凉一刻 为什么要给孩子看科普书?
第7版:综合新闻 2023-08-21

为什么要给孩子看科普书?

“科学起跑线”丛书分享会专家谈科学教育重要性

晨读是空腹读还是吃了早饭再读?脑机接口技术如果能让你的记忆力变强,你愿不愿意试一试?正值上海书展期间,一场以“与万物共生,与地球为友”为主题的“科学起跑线”丛书分享会,日前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举行。这套写给青少年的科学启蒙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担任总主编和副总主编。看科学书不为“应试”

此次活动发布的新书系“科学起跑线”第二辑和第三辑,包括《疫苗简史》《我要去航海》《奇妙物语》《最强大脑》《给孩子的健康课》《太空探索者》六册。

谈及为什么要给孩子看科普书这个话题,褚君浩院士强调,科学素养所起的作用是终身的,而不是为了眼前的考试。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重点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融会贯通,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今天提倡的“学科交叉”。

张文宏教授赞同这个观点。他表示,看科学书不是为了“应试”,而是真正的“教育”。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科学,希望孩子们从小就对世界万物的演变有所了解。当孩子们明白人类是如何从过去走到现在,又将如何走向未来;当孩子们对万物的起源发展有了比较通透的了解,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人、宽容的人、可以和世界交流的人。张教授认为,好的教育一定是开放的,要鼓励孩子探索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基于科学。

话题里有科学答案

以《疫苗简史》为例,很多人会问,接种疫苗后,不是百分百避免感染,为什么还要接种疫苗呢?“对于疫苗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个体是否感染作为评价标准。”华山医院感染科王新宇医生谈道,《疫苗简史》就是把疫苗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讲清楚,从最早的疫苗开始,看人类是如何开发一个个疫苗的,疫苗研制的过程中又出现过哪些问题,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如果能站在历史长河中宏观看待疫苗的价值和作用,就会明白疫苗对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关于现在非常火热的脑机接口这一话题,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黄翔医生表示,在脑机接口这一前沿领域,中国已经成功实现“弯道超车”。他还给现场的家长和孩子科普了一个实用的知识:“晨读是空腹读还是吃了早饭再读?睡前一小时记忆力是不是非常强?关于这样的话题其实也有科学的答案。我建议大家吃早饭前晨读,因为适度饥饿或适度低温能激发海马体的活力,使记忆力变强;睡前一小时是黄金一小时,不要用来刷手机、胡思乱想,用来学习和阅读最佳。”

产生兴趣转为志趣

分享会让现场和线上观众读懂了“科学起跑线”的意义。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未来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多数人可能会从事科学工作,需要不断探究周边世界,其他琐碎的工作将被替代。从小看科普作品,可以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再转变成志趣。”他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科学场馆逛逛,帮助他们挖掘真正的兴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永智也表示,科学教育应贯穿孩子的成长之路。“数字时代,科学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培养高阶思维素养、探索性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这会让孩子一生获益。”

科普书有很多,如何选择优质的书籍?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顾晓菁表示,好的科普书,一定是可以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通过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让青少年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理性的科学思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