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普里戈任之后,瓦格纳何去何从?
第15版:新民环球 2023-08-31
谁会成为新领导人?在俄将继续扮演什么角色?

普里戈任之后,瓦格纳何去何从?

普里戈任在前线

瓦格纳装备被俄军接收

普里戈任坠机现场 图GJ

文/郭宣

对俄罗斯私人军事组织瓦格纳而言,8月无疑是“命运巨变”的:以普里戈任为首的高层离奇殒命,广大瓦格纳基层人员则被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即刻宣誓效忠,承诺“严格遵守指挥官和高级领导人的命令”。

至此,由普里戈任掌控的瓦格纳在俄罗斯国内军、政、商三界的淡出已成定局。但在俄罗斯国家军事机器再次调整后,瓦格纳会否在新的旗手掌控下继续在海外翻云覆雨?同时,一度受到兵变拖累的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会否恢复正常的节奏?

逐渐编入俄军序列

普里戈任的悲剧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作为不良少年经受十年牢狱之苦,出狱后的普里戈任开始和继父一起做小生意谋生,偏偏又遇到了苏联解体这个历史性事件,以至于胆大心狠的他顺势成为了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宠儿——不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且顺利成为可以在克里姆林宫随便出入的人物。之后,西方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全力制裁之际,他又渐渐成为俄罗斯在乌东、叙利亚、非洲等地区保护海外利益的主要推手,并在俄乌冲突的巴赫穆特战役中立下了大功。

然而,自认为已经拥有“尚方宝剑”的他,在和拥有数百年传统的俄军官僚体系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后,最终彻底消失在了飞机失事的硝烟中。

由于俄罗斯法律禁止私人武装公司的存在,瓦格纳部队天生就只能用来保卫俄罗斯海外利益——国内根本没有该部队容身之处。因此,尽管在乌克兰战场上威名赫赫的瓦格纳在中东、非洲等地仍然像传说一样地存在,但除小部分人员成建制地撤至白俄罗斯从事教官工作外,大部分瓦格纳成员已经散入俄军前线部队成为普通的俄军士兵,坦克、重炮等重型装备则尽数上交。这些人员大多不愿意谈及自己在瓦格纳部队的过往,更不愿意在穿着瓦格纳的服装悼念普里戈任时露出真容。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民众与军队的心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从去年2月冲突开始至去年9月初乌克兰“秋季大反攻”,俄军不仅不攻击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在交换俘虏时,甚至还同意用4:1的比例换俘。这一阶段,俄罗斯民众其实是以旁观的心态对待俄乌战事。

然而,乌军去年的“秋季大反攻”开始之后,俄军在战场上一度陷入僵局,扎波罗热核电站频频遇袭。更有甚者,9月26日俄罗斯北溪天然气管道竟然被破坏了。于是,俄罗斯民众转变成第二阶段备感“悲凉”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

就在这时,克里米亚大桥在10月8日被袭击了。由于克里米亚在俄罗斯历史与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俄罗斯民众的战争意识开始被第三阶段的“悲愤”之情所唤醒。号称俄罗斯“末日将军”的苏罗维金出手大修防御工事,并组织了赫尔松的战略性撤退。与此同时,乌军的有生力量和包括基建设施在内的乌克兰战争潜力成为俄军重点攻击的对象,巴赫穆特“绞肉机之战”则成就了瓦格纳和普里戈任的战功。

然而,一场兵变闹剧后,瓦格纳生力军只能远走白俄罗斯,俄军拿下巴赫穆特后的强势攻击势头也被高举反攻大旗的乌军摁了下去。不过,尽管接收大批北约装备的乌军反攻势头凶狠,但“末日将军”苦修8个月之久的“苏罗维金防线”最终还是挡住了乌军的猛烈攻势,并让乌军在地雷阵的密集炮火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可惜,当“苏罗维金防线”大显神威之际,却传出曾直接指挥瓦格纳部队的苏罗维金将军本人因兵变闹剧被雪藏的消息。

俄乌攻守再度易势

出于“离开普里戈任也能够获胜”的考量,俄军近期也许会强行反攻,北部战场的库比扬斯克、南部战场的马林卡和阿夫杰耶夫卡-库拉霍沃筑垒区,将成为俄军重点反击的方向。

俄军现在进行秋季大反攻的时机也相当不错。乌军6月4日开始的大反攻在坚持了近3个月之后,已经疲态尽显:不仅在北部战场库比扬斯克方向俄军已经转入反攻,甚至在中部战场俄军也在巴赫穆特、马林卡等地加强了反击行动,乌军现在仅在南部战场扎波罗热方向强行向梅利托波尔推进。由于乌军有生力量在大反攻中受损严重,北约近日已经向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将军下达了战略调整的“建议”。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乌军应当会在北部战场和中部战场,甚至可能在南顿涅茨克战场,都会采取主动防御的战术。但在扎波罗热方向上,乌军仍将会全力进攻,以求获得更多外国军援。

若要对乌军的攻势进行反击,自然要有猛将指挥冲锋。因此,普里戈任死亡后,苏罗维金将军的复出应当很快就会提上日程。去年10月苏罗维金出任前敌总指挥之后大修防御工事并从赫尔松撤退的选择,承受了俄军内部巨大压力。

但是,即将拥有F-16战机的乌军几乎已成为北约的重装集团,俄军想要攻下配备有永久性工事的筑垒区和大城市,非常需要拥有强大的作战意志和全面规划能力,并以作风勇猛、性格酷烈而著称的苏罗维金将军坐镇指挥。

普京近日视察位于罗斯托夫的前敌总指挥部时,很可能已经部署了俄军下一阶段的反攻计划。在瓦格纳兵变因普里戈任彻底消失而盖棺定论之后,放下过往包袱轻装向前的俄军,应当会在苏罗维金指挥之下打出瓦格纳式的顽强攻坚战,乌克兰战场上的烈度将因双方的对攻而大幅提升。

私人武装仍将存在

普里戈任的消失,不仅会影响乌克兰战事的烈度,更会影响俄罗斯理顺国家军事机器的决心。

俄乌冲突开始之后,平时过于依赖核武器的俄军已暴露了常规力量方面的不足:俄罗斯荒废多年的基础工业链适应战场的要求需要时间,作为俄罗斯工业龙头的军工企业更是面临熟练工人流失太多的现实困难。此外,苏联解体之后,“寡头干政”在俄罗斯经济领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利益条块化分明,而打破任何利益链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同时,俄军作战部门和后勤部门、军工部门也有矛盾:俄乌冲突开始以来,俄国防部主管后勤的副部长已经两度易人,但俄军后勤官僚体系三十多年来的问题又如何能够在一年之内解决?因此,普里戈任身亡之后,俄军作战部门、后勤部门及军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应当会再次被克里姆林宫列为重点关注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俄罗斯在国内不断淡化普里戈任式人物的影响,但这不会影响俄罗斯借私人军事组织探索出的保卫海外利益之路:无论是在乌东、中东还是在非洲,瓦格纳部队在海外是动辄上千人重装部队的存在,让俄罗斯探索出了一条不动用军队就可以维护海外利益的道路。

在白宫强调大国竞争的背景下,美国中情局通过“颜色革命”等手段,能够对中小国家的政局产生极大的控制和颠覆能力。然而,这种能力面对瓦格纳基本是无效的:在非洲,多数政府军或反政府武装的军事能力与素质都不怎么样,瓦格纳的少数精兵常常可以左右局势。

在当前尼日尔危机有可能转化为非洲大战的大背景下,普里戈任的身亡将使俄罗斯在非洲选择其他私人军事组织以武力保卫俄罗斯利益大旗。毕竟,俄罗斯不止瓦格纳一支私人武装,如罗戈津的“沙皇之狼”未必就不能办成瓦格纳想办的事情。

这些低成本、高效益、灵活性十足的私人军事组织,既可以训练当地武装,也可以直接投入战斗,甚至可以作为俄罗斯的威慑力量存在,已成为俄罗斯对冲西方在非洲活动的有效反制力量。

普里戈任没了,瓦格纳还在;即便瓦格纳改头换面,还会有新的瓦格纳出现。就像俄乌战局不会因瓦格纳兵变而终结,无休止的国际政治博弈也始终会为无数的“瓦格纳”提供生长的土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