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浦中央绿地鸟瞰 桃浦智创城 供图
在普陀区桃浦镇的桃浦中央绿地,种植着近1.5万株向日葵,形成3000多平方米的花海,是中心城区最大开放式公共绿地里的一块“宝地”。
“这里全变样了!”站在绿地最高处,居民印立华不禁发出慨叹。作为一名“老普陀”,他见证了桃浦地带的三次转型。“以前这里都是化工厂,空气里常弥漫灰尘。如今一眼望去全是绿色,在市中心就能见到青山绿水!”
密植“自然森林”
鸟儿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视频号“老慢摄影”里,桃浦中央绿地的林深之处,白鹭等多种野生保护动物,在这里纷纷安下家。
“生态好了,鸟儿才会飞来,我住在附近,常常相邀同伴,一起来这里走走逛逛。”住在附近的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时不时地可以看到水岸边鸟儿飞翔觅食。这种感觉让他心旷神怡,仿佛回到小时候常住的田园间。
桃浦中央绿地总面积约100公顷,由桃浦智创城公司开发建设,其中智创城核心区面积50公顷,北拓区域面积50公顷,总面积达100公顷,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开放式公共绿地。目前,已对市民开放北三块(609、610、620地块)区域。
这片绿地的魅力不光是大,其总体景观方案更重视人与自然的交互。“建设之初,我们就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建设‘生态之城’,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桃浦智创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密植了自然森林主题的生态植被覆盖,设计了以乔木林和野花草本地被为特色的植物主题,同时穿插布置特色花丘和活动草坪,呼应自然主题。
走进已开放的中央绿地北三块内,这里的植被分布错落有致,各有特色。620地块配植风格为秋叶密林,多采用落叶变色乔木;610地块配植风格为秋叶疏林结合特色花丘;609地块配植风格为香花密林兼设市民草坪。
“我们的总体绿植搭配是顺应绿地的地势起伏、道路流线来进行组团式规模种植的,从而打造一种‘行云’成簇的效果。”桃浦智创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在保证节点特色树木造景的同时,并不只追求单棵乔木的个性,而是从城市绿地可持续生态发展的考虑出发,合理分配常绿落叶分布比例,保证各色植被的成活率及生长空间,全力打造拥有丰富物种完整的生态群落,以及季相分明的景观空间,酷似一幅连续变化、层叠展开的山水长卷,吸引市民游客去探秘。
“挖出”生态峡谷
上海有水,却难见山。但桃浦中央绿地有着一座绝对标高为23米的小山,它位于古浪路地道上方,是中央绿地的最高处,也是中心城区第二高山。从古浪路敦煌路路口的绿地入口处走进去,沿着山间小路,三五分钟就可以爬到小山的顶端,微微秋风中登高,看山水长卷,好不惬意。
“熟悉这块区域的‘老普陀’都知道,这里曾是工厂、厂房,植被少,绿化生态环境差。我们依托创新理念、智慧设计,地下造建筑、地上盖绿地,叠山造水,因地制宜,在这里‘挖’出一个城市空间里的生态峡谷。”桃浦智创城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桃浦中央绿地,北三块以“静”为主,侧重打造自然山谷林地,即将开放的南二块则以“动”为主,侧重打造一个掩映在绿色生态之下的城市体育文化休闲空间。
“遥看是绿地,深探有奥义”,地上景观和地下空间的自然融合,是这块绿地的最大亮点:从地块周边道路的自然草坡走进公园,不知不觉中,就可来到环绕地下湖的水岸空间中。置身水边,抬头四顾是高低起伏的绿坡,仿佛置身在峡谷中,环顾蜿蜒的湖岸边,错落有致的地下建筑掩映其中,山坡里隐藏着篮球馆、真冰溜冰场、游泳馆、文化休闲等各类公共场所。“现在,从绿地外围及周边楼宇看过去,是成片的大绿地,而当你步入绿地的下沉空间,绿色的山水间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空间,市民可以在这里休闲、娱乐、运动等等。”
桃浦中央绿地不仅是优美的花园,还将是大型的可持续生态净化系统,充当城市“绿肺”。“我们利用区域绿地率高、地势起伏等特点,整体规划设计融入海绵城市新发展理念,着重发挥绿地系统‘渗、滞、蓄’功能,从而达到‘净’雨水源头的目标,为‘用’雨水创造良好条件,减少雨水直接外排量,最终提高城市雨水系统‘排’的标准。”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9月,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桃浦中央绿地还入选“美丽中国”优秀案例。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丁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