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海上高端装备空白的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国际首创工艺技术路线的玻璃基板技术、亚洲最先进的绞吸式挖泥船……在本届工博会上,一批在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的企业和展品获得“CIIF大奖”,这些获奖展品对于赋能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装备尖兵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届工博会展出的“17.4万立方米LNG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打破了国外对同类产品的垄断,对我国利用世界可燃液化气及解决能源短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提高了我国在海洋高端装备市场的地位,还带动了国内相关配套产业的高速发展。
配备该装置的船型集传统LNG运输船及传统陆基接收站所有功能于一身,同时具备LNG运输、接收、储存及再气化功能,再气化装置每年的气体加工能力为400万吨。它能实现开式海水加热、闭式蒸汽加热和串联式混合加热等多种功能,能在不同海域作业。该装置的成功研发建造,实现与国际市场最新装备同步,彰显了上海造船企业在国际LNG产业链装备领域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先进的装备研制能力。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新一代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是亚洲最先进的绞吸式挖泥船,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研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绞吸挖泥船建造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外同类项目相比,疏浚能力和最大排距显著提升,最大挖掘深度位居世界前列,产品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时至今日,“天鲲号”已先后参与多项疏浚工程。如今正在阿布扎比港作业,让国际市场的业主刮目相看。
材料魔法
前沿新材料是引领新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催生新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前沿新材料的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突破,有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一块厚度仅0.5毫米的TFT-LCD玻璃基板背后,是一个产业的崛起之路。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核心部件,是支撑显示产业的关键核心材料。
获奖展品“8.5代TFT-LCD玻璃基板”,采用国际首创的工艺技术路线,解决了国内相关材料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展品已成功导入大尺寸显示产业链并实现销售。
此次获奖的“碳纤维冬奥火炬首创应用及集成技术”,解决了北京冬奥会所需火炬耐高温耐火材料的开发、成型,以及微小氢燃料系统量产等多项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轻质、高强碳纤维复合材料手持火炬外壳,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耐火难题,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制备和燃烧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重大工艺难点。
软件大师
工业操作系统是工业最底层、最基础的软件,应用场景复杂极端,一旦出现卡顿、死机、失控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自主内核大型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SylixOS,内核及核心组件实现自主化率100%,取得了最高级别国际安全认证。翼辉信息生态合作总监王鑫介绍,SylixOS系统已服务2000余家工业行业用户,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达到了同类操作系统国际领先水平。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展出的预测性分析系统SiePA则是个“预测大师”,是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下产品化设计的成功尝试。该系统可以让企业用户充分利用工厂的历史数据,评估设备健康状态,预测风险,并作出诊断,为设备“对症开方”,帮助企业有效控制风险、实现降本增效。目前,该模块已成功在石化、冶金、矿山、水处理、城市供水、设备制造等行业落地应用。
本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