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明
今年8月,受朋友之约来到古称上党的山西长治。一路走过,深深地感受到了太行山之壮美,历史人文之久远和古老,均超越我对山西原有想象。来山西长治的目的是前往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追寻父亲早年在山西八路军总司令部工作的足迹,缅怀父亲和那个年代的前辈们;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和青春,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八十六年前,父亲、一个24岁的青年,在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受命转移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准备择机赴延安时,接到了林伯渠和周扬的指派与周立波陪同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去山西太原等地采访阎锡山、傅作义、朱德、彭德怀等国共军政首脑。多年之后,父亲在说起山西这段经历时,清楚地记得当年在太行山腹地中的八路军总司令部给朱德总司令做临时秘书的往事。
1976年7月6日,父亲在辽宁省一个叫牛心台的煤矿下放劳动时,惊闻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逝世的消息,写下了怀念文章《总司令故事》。在那篇未发表的文章中,父亲深情地回忆了他与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总司令部初见时的情景:落日余晖映出的片片紫色的天,圆圆的桃色的云,恍似大幅山村水彩画所衬托的绝妙的天空。基于念念不忘总司令之故,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犹历历在目,牢牢在心。其间,每当我看见或想见这样的天空的时候,立刻在我的眼前出现光辉的形象——当年51岁的戎装总司令。
20世纪80年代,父亲时而跟我说起他的一些往事,山西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别是与朱德总司令的交往是他常常提起的。每当谈起,他都显得很兴奋。他说,能认识并为朱总司令工作是他的幸运。很多细节,虽然几十年了,但父亲都清晰地记得。他说,朱德总司令非常照顾他们三个人,在工作中给了他们很多方便,比如给他们配备了刚刚缴获的日军军马、呢子的军大衣、猪肉罐头等宝贵的军用物资。在生活当中对他们也是爱护有加,甚至在空闲时,还亲自为他们做饭。为他们在八路军总司令部采访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他们顺利地完成了采访任务。当他们准备离开之际,朱德总司令出人意料地对父亲说,希望他留下来,为自己做三个月的临时秘书。父亲说,当时他非常为难,本想当面拒绝,但又怕伤了朱总司令的好意,只好答应做三个月的临时秘书,等总司令找到合适人选后再走。朱德总司令当时看出了父亲并不十分情愿留下来,便笑着说,只做三个月,三个月一到立刻放你走。在朱总司令身边工作的这段时间,父亲受到了朱总司令对他的格外关照和爱护。父亲说,朱总司令那谆谆的教诲、质朴的声音……这么多年过去了,却还能时常不断地回响在耳边。你莫拘束,要跟战士们多相处,熟了,就习惯了;你莫骄傲,许多人都有自己的斗争史、革命史、光荣史;弼时同志好,比我有学问,你多接近他,多依靠党……凡是朱总司令要父亲做的工作,朱总司令都会反复叮嘱。父亲举例说,有红军家属给朱总司令来信,询问家人的生死存亡……朱总司令便对父亲说,你要写得诚恳、殷切、热心,让家属感到安慰。再比如,国民党的旧日同事、旧军阀的老部下给朱总司令来信,祝贺他荣任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之职,不称他的名,而称他的号。朱总司令便对父亲说,你复函要注意客气、尊重……要注意统一战线的关系……
三个月的临时秘书工作很快结束了。快到离开的时候,父亲的心情反而复杂了起来,想离开,但又有少许的不舍。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朱总司令有所察觉。一天,朱总司令对父亲说,你再做一个月,或许就不想走了……朱总司令的语气和缓亲切,让父亲非常感动,当即同意了朱总司令的建议。一个月后,任弼时指示父亲到武汉与丁玲创办《战地》杂志。当父亲告别八路军总司令部,告别朱德总司令时,朱总司令语重心长地对父亲说,你年纪轻轻,要多多学习,多多写作,你有前途……
离开山西后,父亲为了纪念与朱德总司令这段特殊的交往经历,1938年在武汉,撰写了《朱德印象记》,同年由救亡出版社出版。今年是父亲110周年的诞辰,在编辑《舒群全集》的过程中发现了唯一的一本《朱德印象记》,藏于陕西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存目中。但令人遗憾的是,此书已经遗失了。
太行之行,美不胜收,别样的是朵朵桃色的云。在山峰之巅,我看到了八十多年前同样的景象,虽然人已远去,但足迹始终在那夕阳映衬的桃色的云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