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新装图
英商绵华线辘总公司
绝不辜负祖国给我们的信任和荣誉
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高速度地前进!
轻舟飞浪
骑自行车的少女
◆琳 恩
近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刘玥和沈榆所著的《大地芳菲:宣传画里的新中国女性形象》。该书聚焦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宣传画中女性人物形象,通过250余张不同年代的宣传画,以小见大,生动地反映出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灵形象之美。 ——编者
宣传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特有的宣传鼓动性激励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完成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同时,宣传画也是一个时代审美价值的载体,体现了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回溯宣传画创作的历史,人们可以感受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近距离地观察美术工作者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方法,体会他们通过艺术创作传达主题思想的过程。而宣传画中的女性形象也是重要的创作载体。
从月份牌到宣传画
提起女性形象,人们很容易联想到20世纪初月份牌中的“摩登女性”,但实际上,在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文化运动推动下的左翼美术运动提倡为民众服务的大众美术,其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改造月份牌画家创作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画家在保留、改良原有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创作宣传画、新年画,使画中的女性形象焕然一新。
新中国成立之初,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生产建设中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女性能顶半边天”的主题成了宣传画中表达的核心内容。所表现的是女性的集体力量,女性如一颗颗坚韧的“螺丝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1955年9月,22岁的孔庆芬获得交通运输部签发的海轮三副证书,担任执行宁波到上海复航任务的“民主三号”轮的三副,成为新中国海轮上的首位女航海员。1956年,李慕白据此创作了《新中国的女航海员》宣传画。
按照刘玥在其著作中的解释,在新中国的宣传画中,女性形象的美感是以女性的先进性来表达的,其中涉及在工业、农业生产岗位上的建功立业,在商业服务、科教文化岗位上的兢兢业业,在家庭移风易俗方面的担当,特别是在保卫祖国、促进民族团结、促进世界人民友好关系发展等方面的独特话语,为宣传画艺术地表现女性形象之美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比如,在1959年哈琼文创作的《毛主席万岁》作品中,重点刻画妇女、孩子的美丽形象。画面背景中,游行的人手里都举着鲜花,遮住了举花的人,汇成花的海洋,这种处理有利于突出妇女、孩子的形象,形成了漂亮的构图。
既有传承 也有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宣传画所表达的女性形象之美承载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创造的艺术新形式唤醒了广大人民的审美意识,一度影响了主题美术作品的创作。
上海是中国宣传画创作的重要基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不仅拥有一批造诣甚高的艺术家,还有完整的印刷、发行、服务团队,更有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编辑管理人员。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宣传画作品中,画家们综合了各种表现技巧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女性形象的脸形都是中国人十分喜爱的鹅蛋形,五官精致,笑容可掬,发型也都十分漂亮。《春意长留》《秋艳图》等作品中的女性,衣着时尚、色彩鲜艳,并有各种鲜花、乐器作陪衬。
与此同时,回归月份牌风格的作品由老一辈画家创作,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遵循原来的月份牌风格,只是保留了细腻的表现技巧,作品中女性的发型经过精心设计,身着的旗袍被作为表现中国女性之美的特定符号。在《青春年华》《夏溪探幽》《万紫干红》《盈盈一笑》等作品中,画家通过历史性的回溯,着重表现当代女性的幸福感,作品标题也十分有诗意。这些作品创造了新的美学形式,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审美需求。
今天,宣传画这种艺术形式虽然已经被各种新兴媒体所取代,但是像刘玥这样的学者仍希望通过回溯宣传画创作的历史,特别是通过回溯新中国女性形象展示的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历史,让宣传画中那些美好的女性形象带给我们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