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国乐“耄耋童心”何占豪古筝重奏作品音乐会,日前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舞台上,三代筝曲创作者、演奏者同台竞技;舞台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筝爱好者齐聚一堂。当《梁祝》悠扬的旋律回荡在音乐厅,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91岁高龄的何占豪至今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他笔耕不辍,以每年推出十几部新创改编作品的速度刷新着自己的纪录。在众多传统民族乐器中,他对古筝情有独钟。在他看来,古筝是民族音乐交响化道路上极有发展空间的乐器之一。“钢琴最能表现乐曲的气势磅礴,也能倾诉内心情感,但若要展现内心细微极致的情绪变化,演绎出那种揪心感,还是小提琴更擅长。”他说,“如果你对古筝有充分了解,就会发现,它是难得能将磅礴和细腻巧妙结合的乐器。”
当下,古筝在全国仍有数以百万计的学习者和爱好者,现场将近一半是学古筝的孩子。但让何占豪着急的是,筝乐作品却并没有随着这一繁荣趋势而发展,他说:“那些演奏技巧比我们那年代高得多的孩子,至今还在演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没有结合时代、兼具技巧和可听性的新作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
这场演出的曲目单中3首作品是何占豪受邀委约为音乐会“特别定制”的:《春节序曲》欢腾振奋,改编自朝鲜民歌的《道拉吉》民族色彩浓郁,古筝名篇《陆游与唐琬》以全新改编的四重奏形式首度登台。演出现场,引发强烈共鸣的便是这带有浓郁戏曲风韵的《陆游与唐琬》。对此,何占豪并不意外:“当年《梁祝》为何能俘获那么多人的心?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贴近老百姓,融入其中的戏曲元素让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此次音乐会由何占豪音乐艺术传承中心、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何占豪执棒,古筝演奏家宋小璐、青年古筝演奏家陈蓓萱领衔上海师范大学玉兰筝团共同演奏。玉兰筝团的团员平均年龄不过20岁出头,但演奏水平让何占豪惊讶。指导老师宋小璐告诉记者,组建于2013年的玉兰筝团坚持教学和实践并轨的学习机制,十多年来举行上百场专场音乐会并应邀在全国各地演出。团员还走进上海社区举办讲座,每年的“上海之春”上也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