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叶阿姨一家吃了在老宅的最后一顿年夜饭,新年将搬进新房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徐程
杨思老街旧城区俯瞰
本报记者 宋宁华 见习记者 陈佳琳
三林肉皮汤、白斩鸡、冬笋火腿烧卖、走油肉、腌笃鲜……狭窄昏暗的老宅里,菜肴丰盛,洋溢着浓浓年味。昨晚,66岁的叶来娣一口气做了8个冷菜8个热菜,依次摆上圆台面,脸上洋溢着笑容。当过十年大厨的她,今年过年做菜的劲头特别足,“这是我们家在杨思老宅的最后一顿年夜饭,盼着早点住进新房,可以安享晚年了。”
今年1月4日,备受关注的浦东三林镇杨思老街2号地块项目实现100%签约,多年来当地居民呼声强烈的这个城市更新重点项目,终于迎来曙光。十年前征收遗憾搁浅,十年后“三分天下”,2号地块首战告捷,1号、3号地块居民期待也能早日圆梦。
居民改善住房意愿强
浦东杨思历史悠久,水路要道川杨河、杨高路中的“杨”,指的便是杨思。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距离前滩2公里左右,至今仍有一处建造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成套的杨思老街集镇,成为繁华都市的“灯下黑”。房屋结构老化、缺乏管道天然气和卫生设备,轨交8号线途经时震动强烈,有的房子因此开裂成为“一线天”,有的居民要靠服安眠药才能入睡。
十年前,杨思地块曾启动征收,但因为意见不统一没有成功。去年底,征收的号角再次吹响,2号地块的居民、征收组克服重重困难,在10天内实现100%签约,圆了居民们多年的愿望。
叶来娣住在杨思老街2号块的一栋老公房里,居住面积51.2平方米。“44年前,我从川杨河边的城中村动迁到这里,原来以为过渡个几年就好,没想到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厨房与餐厅,连接着略显局促的客厅,“本来都没有卫生间,经过改造硬是‘挤’出了一间。”屋内空间狭小,叶来娣在庭院里搭建了一个简陋的灶披间。
家住一楼,太阳晒不进来,潮湿、阴冷成为常态,蟑螂、老鼠时常出没,下雨天还出现过白蚁和蛇。家里无论白天晚上都亮着灯,光线仍显昏暗。阳光的“缺席”让晾晒成了难题,叶来娣只能捧着一摞洗好的衣服,沿着没有扶手的陡峭楼梯爬上灶披间的棚顶晾晒,“年纪大了,要格外小心,摔一跤就麻烦了。”
尽管屋子不大,叶来娣打理得整洁干净,过年刚挂上的“福”字为老宅增添喜气。叶来娣告诉记者,在这间屋子里,曾生活过他们一家四代人,最多的时候住着11口人,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睡在两个房间里,她和6个姐妹睡在大通铺上,“现在,爷爷奶奶过世了,姐妹们也一个个把户口迁走了,只剩我们一家三口。”
10天便实现100%签约
去年12月26日,杨思老街2号地块启动签约,涉及128产居民;12月27日,签约率为64.06%;12月29日,签约率飙升至92.97%。
今年1月4日是签约期的最后一晚,不少居民自发聚集到征收指挥部,盯着液晶显示屏的实时动态数字。100%!晚上8时58分,随着最后一户“硬骨头”签约,掌声、欢呼声、舞龙舞狮……征收组门前的大红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热烈庆祝杨思老街(2号地块)签约”字样。叶来娣更是兴奋得跳了起来,开心得像孩子一般。
这样的兴奋并不为过。为了等待这一天,许多人一等就是十几年,还有一些老人在盼望中离世,最终没住上心心念念的新房。57岁的刘峰在杨思老街2号块住过近15年。老房子只有21.5平方米,没有抽水马桶和淋浴装置。洗澡只能用脚盆接水,上厕所要与4个家庭共用一个坑位。“每天早上,抢厕所成为常态。”
刘峰如今居住在闵行区颛桥附近。签价值确认单的第一天,他早上5时就从家里出发,赶最早的一班地铁来到了签约地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让项目能够顺利推进,他主动请缨在各个微信群里实时更新签约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分析政策带来的益处,还和征收组默契配合,积极动员其他还在犹豫的居民:“这次征收,这么好的政策,一定要快点走。不然下次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人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
1月4日晚,刘峰因腿脚不便,没去现场,但他持续在微信群内关注着“实况转播”的签约动向。那一夜,抢厕所、搬家、动迁启动、签约、选房等场景如走马灯般在他脑中一幕幕回放,他激动得一夜未眠。
“征”心诚意换居民配合
“这次涉及征收的杨思老街分为1、2、3三个地块,包括643产居民。率先启动的是2号地块,位于杨思影剧院东侧,上南路西侧,后长街、玉泉街北侧,杨新路南侧,情况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三林镇征收办主任吴春民从2019年开始参与地块征收,即使“相对没那么复杂”的2号地块,也需要挨家挨户做工作。
从十年前的“功亏一篑”到此次“首战告捷”,杨思社区副书记李全喜用了“三大诚意”来总结这次的成功经验。首先,是“一户一表”详尽调查的诚意,确保“一把尺子”阳光征收。早在2021年,三林镇设立征收意愿调查办公室,用了近10个月开展征收动迁的意愿征询。由于杨思地块土地、房屋性质复杂,工作人员要去房产交易中心查资料,杨思以前有一部分属于原南市区,要去黄浦区的档案馆调查。还有的房子是上钢三厂动迁而来,居民只有大产证没有小产证,要去厂里收集材料,确保居民利益不受损;其次,是把最好房源留给老百姓的诚意。十年前杨思老街没有达到生效比例征收失败,这十年来房价涨了不少,但三林镇坚持将2229套房源留给杨思老百姓,一“捂”就是十年;最后,根据杨思地块居民居住条件较差的情况,征收组还根据政策对不成套房精准计算面积评估价格,尽力让居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这样的真心换“征”心的诚意,老百姓看在眼里,积极响应,尤其是一些党员“带头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船长”胡月祥便是其中一名。他退休前是船长,从小住在杨思老街。“我动员大家,杨思玉泉街的征收号马上要启航,请大家拿着船票,有序上船,要拉响汽笛出发了!”最终取得了居民们的支持。胡月祥自己选了1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想要给家族留一个根。”
“邻居”期待沐浴阳光
同样选择房屋安置的还有叶来娣一家,“这次这么好的政策,我们一定要抓住。”叶来娣一家积极响应,在征收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签约,成为第一个选房的家庭,成功拿下了自己心仪的房子。新房位于凌兆路的鹏兆苑小区,距离杨思老街不到3公里。“那是我们三林镇最热闹的地方。”叶来娣喜上眉梢,她告诉记者自己已提前“勘察”了好几次,小区就在地铁旁边,附近菜场、医院、学校应有尽有。
来到鹏兆苑小区,叶来娣已是熟门熟路。她的新房在11楼,光线明亮。叶来娣介绍,新房有99.17平方米,三室一厅,每到晴天,太阳能从早上一直照到下午,“老房子一直晒不到太阳,现在看到阳光心里亮堂了。”虽然还没交房,叶来娣对新房已经有了规划,还打算为女儿和外孙各自留一间卧室。
“征收生效后,一般居民需要在15天内交房,但考虑到春节期间不容易租借到房子,我们主动向上级部门申请延长了交房时间,让居民安安心心过完在老街的最后一个年。”三林镇杨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钢说,由于大部分居民选择了货币补偿方案,会帮居民“紧盯”到账情况,让居民早点拿到钱买新房。
2号地块开了个好头,今年,三林镇还将启动难度更大的1号、3号地块的征收工作。三林镇规建办主任顾杰介绍,未来这一区域将建设商业地块、学校、绿化等。
眼看邻居们圆梦,1号、3号地块居民心中也燃起了希望。记者采访中,多次遇见一位3号地块的吴老伯。他告诉记者,自己盼征收很多年了。他根据评估价算了一笔账,自己能拿到两套房,老两口住一套三林的小房子,另一套远点、大点的房打算给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