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鸿寿坊桂满陇餐厅坐满了食客,餐馆布置和菜品充满国风特色 本报记者 刘歆 摄
除夕,金山区山阳镇渔业村二组村民吴秀红用老灶烧了满满一桌年夜饭,为此她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昨夜,申昆路公交枢纽调度员坚守岗位,独自吃着年夜饭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房医务人员吃着热水饺和汤圆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新虹派出所为近四十名值班人员精心准备了八个冷盆、十一个热菜的年夜饭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记者 肖茜颖
人间至味是团圆。团圆饭,吃得好吗?昨晚在上海,血脉相连的小家庭,煲出幸福的滋味;五湖四海的“一家人”,酿出温暖的情谊。
做饭的人,用心。昨晚,家住金山的吴秀红是掌勺人,她特地用土灶做饭。63岁的她忙里忙外,甘之若饴。“孩子们都忙,能凑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真的不容易!”像吴阿姨这样的小家团圆,也离不开很多人的在岗坚守。所以,在闵行公安新虹派出所食堂,大厨顾海军毫不懈怠。他精心设计了菜谱:白切羊肉、年糕牛肉粒、清蒸桂鱼、腌笃鲜汤……8个冷盆、11道热菜。他也连续8年无法和家人除夕团聚,可一想到“战友”正在闵行虹桥枢纽为无数春运赶路人保驾护航,他便觉得这份付出,值!
吃饭的人,暖心。申城独居老人“不再孤单”。子女定居国外的刘爱鸣已经很多年没吃过团圆饭了。喜欢热闹的他,没想到志愿者会把团圆饭和“气氛组”齐齐送上门。老家在河南的美团外卖(环球港站)站长助理刘雯雯的春节忙于值班,但在热闹的餐桌旁,她突然发现,身边相互依偎的、一起在沪打拼的伙伴们,渐渐成了她的“家人”。龙年电量,瞬间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