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忠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一身全棉工作服,外加全套绝缘服,脚踩绝缘高架车,身处六七层楼的高空,与万伏高压带电设备直接接触,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这是钱忠与同事们的工作常态。
钱忠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嘉定供电公司输电(配电)带电作业班组长,他在电力行业最危险的岗位上,身贴万伏高压做“微创手术”,以优质的电力服务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带电作业居民“零感知”
带电作业,即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带电设备开展检修、缺陷处理,保证客户连续供电,被誉为电力行业“高风险、高强度、高技能”的“三高”专业。
钱忠18岁进入国网上海嘉定供电公司,作为公司首批带电作业班成员,与带电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参加工作时,带电作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资料,没有经验,也没有先进设备。”让钱忠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快过年时,一户人家的烟花爆竹燃放烧到变压器,引发故障。那一次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带电作业最终变成了停电作业。“虽然故障排除了,但突如其来的停电对周边居民生活肯定产生不小影响,也激发我与团队在工作中进一步创新。”钱忠说。
就这样,钱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仅自身从一名配电线路青工成长为一名带电作业专家,更带领嘉定带电作业班组完成“从零开始”到“带电作业化率近90%”的巨大转变,成为名列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前茅的“金字招牌”。
为了保障“亮起来的灯不灭”,钱忠带领团队深耕嘉定464平方公里的供电区域,秉承“能带电,不停电”原则,年均开展带电作业近1500次,以分秒必争的服务态度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
“现在我们检修时,尽量做到居民‘零感知’,能够安全、稳定、不间断供电。”钱忠说,居民用电不停电,生活品质就有了保障。
手套里可以倒出汗水
节假日往往是钱忠最忙的时候——别人往家走,他却往单位走。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
2012年台风“海葵”期间,钱忠连续36个小时没合眼,顶风冒雨投身电网故障抢修。2013年特大暴雨,钱忠现场指挥发电车供电,在没过膝盖的积水中连续奋战21个小时……“有时发电要熬大夜,我们年轻人可能都扛不住,要去车里眯一会儿。但师傅总是彻夜盯着,每过半小时就要去查看发电情况,完成一个又一个应急保电项目。”钱忠的徒弟沈阳说。
带电作业不仅技术要求高,环境更是艰苦。钱忠说,绝缘服足有13层厚,密不透风,数九寒天依然浑身湿透,夏天更是高温蒸桑拿般难熬。“作业结束后,手套里都可以倒出汗水来。”
正是以这样的高度责任心,钱忠扎根配网带电作业一线,更在人才培养上言传身教,培育出4名高级技师和27名技师。
“群众的事是最大的事”
带电作业技术日新月异,钱忠深知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坚信“工人也能搞创新,一线也能搞发明”。
201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钱忠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成为钱忠团队开展创新工器具研究的新阵地。国内首创的“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模拟沙盘”、绝缘熔丝挡板、螺帽紧固杆、多功能绝缘操作棒……钱忠已带领团队开展31项科技攻关,获得国家专利39项。
“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钱忠说。身为国网上海电力“明灯”(嘉定)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钱忠每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时长达180小时。本报记者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