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初春的梅 光与影的交会(摄影) 手撕包菜 有味贵阳 “我们能对付” 永仁“赛装节” 一枝白玉兰
第13版:夜光杯 2024-03-23

有味贵阳

杨格

站在宾馆窗口俯瞰马路上奔驰而过的车辆以及对面一幢幢住了居民的高楼,我难以想象儿时父亲带我们姐弟很少来过的这片荒芜之地,现在有了很诗意的名字——未来方舟。

冬天的傍晚,一个个四周围起来的塑料帐篷里仍然有烟火气冒出来。凉拌折耳根、肠旺面、牛肉粉、辣子鸡等以及延伸出来的各种烧烤、烙锅,琳琅满目,大部分是我们熟悉的味道。

我和姐姐已经离开贵阳几十年了,我到了上海,姐姐一家去了广州,弟弟一家留守贵阳。今年春节回去,我和姐姐、姐姐的女儿专程去看了两个网红打卡地。太平路上的贯城河原来是一条臭水浜,经过整治后成了贵阳的一处景点。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太平路人最多时达到7万人。我们去的时候是晚上,尽管人也不少,但没有拥挤到挪动不了的程度。入口处的鱿鱼烧烤店排着长队,都是年轻人。全国首创的“茶救球星”饮料店,是卖用各种蔬菜制作的饮料,苦瓜柠檬茶最具特点,苦瓜不苦,清热下火,蔬爽回甘。我们去晚了,没有喝到,我点了马蹄生椰麻薯汁,味道也不错,就是等了好一阵,让我们蹭了一把网红店的热度。

第二条网红打卡街是青云路。这条老马路是2020年打造一新的特色步行街。我们也是晚上去的,一进门就有很别致的四个字“有味贵阳”,让我感到这个比喻非常贴切。临去前,弟弟嘱咐我们去吃“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一到店门前,看排队的人长长地等着叫号,我们不敢青睐了。转到罗记肠旺面店,一看长长的队伍还拐着弯,我们只好放弃。每个店门口都是人,看来想在打卡地吃特色美食的愿望要落空了。我们兜了一圈准备离开时,突然看到一家羊肉粉店门前还有空位置,赶紧坐下来,我要了一碗不辣的羊肉粉,姐姐要一碗微辣的,姐姐女儿要一碗极辣的。我真羡慕我这位侄女的贵州胃,我们贵阳行的全程她都是挑最辣的吃,在广州多年味觉不改。

当然,贵阳于我们还有更深的味道,那就是故乡的味道。每次回去,我们都要到贵州师范大学住过的地方看看。这是父母工作的大学,也是我们姐弟成长的地方。小时候住过的三宿舍(筒子楼)依旧还在,它已经破旧不堪,为何没有拆除,一直是谜。住过这里的发小除了留在贵阳的外,现在分布在各个城市甚至海外,他们仍然怀念着贵阳的小吃,在微信群里晒晒自己做的贵阳菜。而父母在的时候,我们每次回来,返回前他们总往我们的行李箱里塞进腊肉、香肠、折耳根、臭豆腐,我们总是带着贵阳的味道告别而去。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