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一个智能回收箱,你拿起手机点点小程序,刷刷二维码,纸张、塑料、金属、玻璃、旧衣物,分门别类投进去,积分就来了,攒够5000分,提现,5元钱,秒到账。你做的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运用社区“碳普惠”激活了“无废城市细胞”,每次激活,都是在参与无废城市建设。
今天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无废城市建设地方立法。源头减量,是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引导激励公众参与,是鲜明的立法导向。
在社区基层实践中,“碳普惠”究竟如何激活“无废城市细胞”?
一个典型
装修垃圾回收
有知识产权无数字鸿沟
春江小区借助高效社区治理,搭上智能化“科技快车”,就算装修垃圾回收这个“老大难”,也能四两拨千斤。在这里,碳普惠是以科技改变生活,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便捷、高效、无障碍。
一项活动
处理“僵尸车”
专项回收进社区
近期,针对“僵尸车”及楼道堆物现象,申城众多居民区都将开展集中整治。“沪尚回收”等回收主体企业主动进入小区有偿回收,增强广大居民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意识,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理念。
一场大赛
垃圾箱房设计
开启绿色低碳新景观
南昌路290号的垃圾箱房升级焕新,垃圾箱房外墙四幅水墨山水画,好似四扇屏风,在这里,垃圾箱房彻底告别“脏乱差”,一跃成为新风景。作为城市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已在全市率先试点垃圾箱房设计大赛。
>>>详见第3版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