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以“时间”的名义养育艺术
第14版:国家艺术杂志 2024-04-13

以“时间”的名义养育艺术

波镜

市·影三

“百花百鸟”百幅之一——水仙·白额燕尾

肖复兴小说《红脸儿》插画

《本草纲目》百幅中药材之一——人参

赵丽宏小说《渔童》插画

市·影(一)

王小鹰长篇小说《长街行》插画

白鹭竞飞新安江

陈燮君

甲辰春日,万芾在朱屺瞻艺术馆推出新展“时间之后——万芾艺术展”。虹口曾汇聚了关紫兰等受新文化艺术影响的女艺术家。为了让公众全面、立体地了解当代艺术语境下女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书写,近年来,朱屺瞻艺术馆持续关注。从万芾的这个展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艺术家如何以创作面对现代人们所处的城市环境、审美趣味以及多元的艺术影响。 ——编者

展名“时间之后”,颇有哲学意味。

这次展览,新作荟萃,亦涵盖“回顾”。在“‘繁华遒丽’——重彩语言的流变呈现”部分,作品的叙事自然在“回顾”之列。在这里,思绪回顾性地逆向舒展,对作品进行回望式的展陈,是想让观赏者关注“时间之后”,留意艺术家喜获累累佳作之际。艺术家经历了艺事“春华”,已拥抱艺术“金秋”,这定然是在历练之后——“时间之后”。

在展览的“‘淡雅虚薄’——水墨语言的转向书写”部分,观赏者体会到时间对于智慧生成、语言转换、风格凝聚、艺术成长的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就是时间对于艺术养育的意义。在时间的流淌中,艺术家进一步汲取传统经典艺术的精髓,让“‘濯古’融合‘来新’”,让“笔墨当随时代”,让笔下花鸟出现新的景致,形成了新的艺术魅力。

“‘跨界纷呈’——媒介转换与系列研究”,进一步呈现“时间之后”的精彩,时间在“外溢”“跨界”,艺术在“历时”中“与文字联手”,强化“文学的呼吸”“黑白的博弈”,时间在“跨界纷呈”中展示了文学表达、文学通感和艺术哲学、视觉美学等多种功能。

“时间之后”,循序渐进;“时间之后”,水到渠成;“时间之后”,艺路延伸;“时间之后”,长乐未央。

艺事需要时间,作品诞生于创作践行的“时间之后”。艺路的拓展需要时间,心路历程的顺接在“时间之后”。作品中有对于自然的观察,对于花鸟的倾吐,对于生活诗意与生命意识的表达。这个展览是对万芾近四十个艺术春秋的创作、研究的一次学术梳理,在创作实践、文化探索的“时间之后”,她重新把求学时期的习作、临摹、写生作品放入展览现场,和观赏者一起进行文化打量;把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创作思考、语言特色、语境解读与观赏者坦诚交流,真诚地告知女性花鸟画家的独特的文化视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生态理念、“花鸟让城市更美好”的与时俱进的人文情怀、“传统+创新”的花鸟画话语实践。

“时间之后”,万芾感到对于艺术创作更有话语权了。在循展线演进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万芾“渐入佳境”。求学时期的课堂作品如《临元代任仁发〈春水凫鹥图〉》《临宋人册页》《临宋代崔白〈双喜图〉》《临陈之佛作品》等,反映了万芾对于传统花鸟画的深入理解和独到领悟。原浙江美院装潢设计专业学习时的课堂作品和《久安图》《锦园硕果》《雪帽子》等已显示当代设计原理、装饰色彩和现代构成,留意重彩,显示浓烈,重视情感语言,注重富于个性的花鸟布局。《市·影》系列《映》《谛听天籁》等显然已思考“都市的自然”“滨江的花鸟”“城市建筑的‘留白’‘添绿’”“让花鸟留影于城市空间纵深”“留驻城市的四季”……我们在黑白灰的水墨建构中闻到了、见到了城市的鸟语花香、繁荣似锦,那是另一种“五彩缤纷”。王小鹰长篇小说《长街行》的插画、赵丽宏小说《童年河》《渔童》的插画、肖复兴小说《红脸儿》的插画等则是人物画与花鸟画、视觉艺术与文学作品的结合,作品中有:乡音乡愁在长街上行,大鲤鱼载着渔童在湖面上飞,“红脸儿”故事在画中娓娓道来……

花开中国梦,绽放生态岛,《“百花百鸟”百幅之一——水仙·白额燕尾》等是专为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创作的。这届花博会以“花开中国梦”为主题,尊重自然生态,努力书写花博历史新奇迹。花博会上有花路、花溪、花村、花宅、花田、花园,大力提升景观风貌品质。花博会的花海、花径、花溪、花谷整体营造出了“牡丹绽放、喜迎盛事”的大地景观,营造出了花与生活、花与文化、花与艺术、花与科技四大主题花园,并以以花境为特色的游线串联主题园及周边景点。在花博会中,玉兰园、梅花园、菊花园、兰花园、荷花园和竹园,依托园区森林、花田、水系、湿地等特色风物,充分展现“百花争艳,芳香满园”的华美意境。万芾的“百花百鸟”作品为花博会添光增彩。

“时间之后”的观赏和思考,还把我们带到未来与远方。“时间之后”指向未来。大智能带动大发展,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已成为可能。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Sora让“一句话生成视频”成为可能。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技术突破后,会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在赋能社会的应用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向三个方向进一步拓展:“机器+人”“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网络+物”。人类将迎来科学技术“爆炸式飞跃”的时间点,即科技革命“奇点”。绘画艺术将面临“‘O’与‘1’”“网络时代的光与色”“现实与虚拟”“平面与多维”“宏观与微观”等挑战。“时间之后——万芾艺术展”告诉我们,要以“时间”的名义养育艺术,在“时间之后”,在科学技术长驱直入之后,仍要以艺术、艺术哲学的名义感悟时间与岁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