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13种车型 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 上海宝钢  AI大脑加持“黑灯工厂”24小时运营
第3版:上海新闻 2024-05-23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

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13种车型

在临港,有这样一家汽车工厂,利用数智化技术,一条生产线上能同时动态生产“纯电、混动、燃油”三种完全不同动力方案的不同品牌共13种车型。昨天,本报记者走进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临港基地一探究竟。

走进临港基地总装车间,现场一片忙碌景象,流水线上吊装着不同颜色、不同品牌的车架缓慢移动。一条流水线汇聚13种车型的安装,其中还有供国外市场使用的右舵车型。如此多适配不同车型的配件,要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还不能出错,这只有数字化来解题。记者看到,现场一块数字大屏上,“实时产量、质量数据、当日TPM”等信息一目了然。车间产线两旁,一列无人驾驶的物流“小火车”装载着不同的零部件穿梭在工厂之中,将他们准确无误地送达生产对应车型的工人手边。在产线另一侧,也有像碰碰车一样的小车承托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底盘,准确地移动到对应车型车架下方等待工人安装。那么,一个工人要组装这么多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如何避免出错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线上许多机器人、安装工具都具有识别零件的能力,例如车轮安装机器人能通过视觉传感器辨认车轮是否与车架匹配,如不匹配就会停止工作并提示工作人员。”

为什么要建设数字化工厂?好处有太多。上汽乘用车制造工程部总监宋政为记者列出一组数据:“产品内部质量缺陷下降30%以上。生产线开动率提升2%,单车成本和工时下降超过10%。”除此之外,还有临港基地单车能耗降低3.8%,单车物流成本下降6%,潜在呆滞库存资金减少2%,生产效率提升了10%以上等。

据了解,近年来临港基地聚焦制造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平台并落地应用。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通过打造“智工艺、智生产、智物流、智品质、智运营”的应用生态圈,实现工艺规划、排产、内物流运作、生产及供应商端到端打通、从而助力实现制造效能飞跃式的提升。未来,临港基地将继续推进产业高端、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度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智慧工厂”变得越来越“聪明”。

本报记者 曹博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