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天涯亦咫尺 笔书沪喀情 一小时出票35.5万张 非遗正青春 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第5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4-06-08
传承人日渐年轻化、知识化

非遗正青春

中国非遗吸引外国友人

今天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些年,上海不仅通过连续六届走进进博会的“非遗客厅”,让全世界关注中国的非遗文化,还举办了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为全球各国间开展非遗保护交流与合作搭建桥梁。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高春明表示:“如今,上海的非遗传承人已出现年轻化、知识化态势。”

年轻的步伐

虽然“非遗”两个字容易被人与“老古董”联系在一起,但如今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喜欢跟着非遗文化“轧闹猛”。前不久95后的王小姐刚刚和小伙伴参加过三林塘圣堂庙会,听说三林又要办端午节活动,她们说还要穿上汉服去包粽子,看龙舟,逛逛非遗集市,看看刺绣、瓷刻、标布……

之所以喜欢非遗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是因为上海的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年轻,他们的作品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拉近了非遗和年轻受众的距离。比如,80后陶艺家吴云涛和96版《笑傲江湖》令狐冲的扮演者吕颂贤联名推出了紫砂壶,武侠剧中爱喝酒的令狐冲变成了紫砂壶里的“拎壶冲”,壶身做成了酒坛的造型,壶钮做成华山造型,壶背则挂上了令狐冲的宝剑。

此外,随着“非遗进校园”“一校一品”等项目的推进,非遗的种子已在校园乃至幼儿园生根发芽,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创新所带来的乐趣。

国际的视野

喜欢中国非遗文化的,不仅是中国年轻人,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前不久,近四十位在上海的“老外”一起穿上中国传统服装,在“中国华服周·沪上繁花”系列活动上,被中国象棋、投壶、点茶、书法等中国文化迷得走不动道。此外,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非遗大展,一次次走出上海,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协会推送的非遗手工艺精品,连续三年在澳门举办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此外,上海市文旅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先后赴比利时、法国、日本、韩国开展非遗展示交流活动,在布鲁塞尔、哥本哈根、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设立“非遗云客厅”,联合上海市友协组织开展在沪外国人体验非遗系列活动……非遗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