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舞龙场面热闹
今天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上海以“城市记忆·雅韵荟萃”为主题,从5月18日至6月期间开展2024年“上海文化遗产季”系列活动,“展览、乐游、市集、美育、演艺、微拍”6大板块800多项精彩活动,包括影像展播、综合活动、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的非遗体验,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看好展、观文博已成为许多人“喜欢上海的理由”。遗产季期间,各类精品特展亮相沪上各文博场馆。走进上海博物馆,《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正在展出。在世博会博物馆举行的《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展》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为创作蓝本,以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黄帝梦游华胥国,而后天下大治”为灵感,创造出了一个完全由皮影元素构成的光影异想世界。此外,闵行博物馆的《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奉贤博物馆的《巧同造化——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精华展》等都各有特色。
舞台上,上海京昆沪淮越等院团好戏连台,《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系列演出》、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海派滑稽戏“上海笑天地”等表演将传达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非遗戏曲电影展映周”则将集中展映以京剧、昆剧、沪剧为代表的五部戏曲电影。
此外,还有南翔古猗园的“丝竹戏韵、猗园雅集”、宝山的罗店龙船文化节、浦东三林的“端午非遗集”、上海宛平剧院的非遗戏韵游园……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新场景,使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全新活力。
这些年来,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设亲民便民的非遗普及课程,开辟宜乐宜游的非遗研习空间,在34家非遗重点场馆举办了600多场非遗美育活动,开设47项市民夜校非遗课程,1516个非遗项目纳入文化配送名录供社区市民点选,非遗各类项目配送服务2554场,受众近30万人次……正是这些不懈的努力,弘扬了非遗文化,让“非遗日”扩成“非遗季”。
本报记者 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