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
中国文明与古埃及文明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今年恰逢中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和“中埃伙伴年”,上海博物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携手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火爆申城。
中国与埃及的文明链接古远而悠长。比如中国古文字“子”的篆体与埃及生命符号“安卡”无论是字形还是蕴含生命滋生的字义都高度相似。到明代,《几何原本》又再次把两个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徐光启与利玛窦一起翻译了这一部伟大的数学巨著。
几何之学始于何时,如今已不可考证,相传公元前7世纪泰勒斯游学古埃及,把几何引入古希腊。此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恩诺皮德斯、欧多克索斯、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希罗、帕普斯、托勒密、丢番图和希帕提娅大数学家都在埃及学习取经过。据说,《几何原本》就是欧几里得在埃及亚历山大城收集以往的数学专著和手稿,向有关学者请教,几经易稿而最终定型的。近代以来考古发现,古埃及有着很深的几何知识,有些方面甚至还强于古希腊。古埃及文明辉煌了数千年,在他们的时代曾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古希腊先贤们吸收发展了古埃及文明。在后世的西学东渐中,其实里面也蕴含着古老的埃及文明的养分。
文明就是通过互相借鉴,互相滋养,才能成长壮大。上海的海派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吸纳消化西方文明,海纳百川、勇于创新而形成的。海派精神的源头离不开460年前,这个翻译《几何原本》的上海人——徐光启。几何之学,也可以说是中埃两国文明的链接。中埃之间互学互鉴,美美与共,数千年的历史渊源绵延不断。相信,我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必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