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安放“莫高窟六字真言碑”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将于9月20日在中华艺术宫揭幕,这是敦煌文化艺术展品在上海迄今较全面、较多样的展出。这几天,重点文物已悉数抵达展厅。展览入口处犹如石窟般的拱门已经搭起,灰墙上镶嵌的灯光营造出别样氛围。穿行于布展现场,犹如穿行于一个或大或小的洞窟。
昨天下午,首批“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圣历碑”两件重磅文物,在工作人员的细致安放下已全部摆放到位。
当工作人员打开标有15号的原木色木箱,掀开包裹妥帖的白色泡沫,一件沧桑、斑驳的石碑露出真容,碑身上额阴刻的“莫高窟”三字格外醒目。“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它的碑身上额阴刻“莫高窟”三字,碑身中央刻四臂观音像,观音像周围刻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蒙文、八思巴文共六种文字的“六字真言”;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汉文题名,其中有蒙古、汉、党项、回鹘等族人。“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反映了丝绸之路上多民族文化长期共存、相互影响、包容互鉴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征和格局。
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的摆放对于展台空间有较高要求,环绕周围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其抬起,陈列于红色展台的凹槽上,为了稳定性和给观众提供最佳的观赏角度反复调整固定装置,直到展台的凹槽磨合好。
环绕在“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周围的,是三幅不同时期的敦煌壁画临摹本。其中分为三段的《舍身饲虎图》,如连环画般在一个画面内表现出多个故事情节。此壁画色彩相较其他同场展出的壁画略微鲜艳。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这是一幅复原临摹作品。石窟中的原壁画已斑驳、脱色,是老一辈艺术家在研究的基础上,考证出其原本的色彩与图像。莫高窟第323窟的《迎佛图》是一幅为上海大展特别挑选的作品。图中描绘的是发生在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吴淞江口“石佛浮江”的故事,正是吴淞江的浪花孕育了最初的上海。
《圣历碑》是本次大展中最重的一件文物,将近600斤,成为本次大展摆放难度最大的文物之一。《圣历碑》又称《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等,碑主李义,武周时任左玉钤卫效谷府校尉,碑身文字除记录李氏家谱外,还概述了莫高窟营建史。该碑是研究敦煌历史及莫高窟营建史的重要资料。在经过仔细的位置校准和小心翼翼的搬运之后,8个工作人员合力才将《圣历碑》放置在展台之上。
接下来,中华艺术宫将对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现存体积最大的《北凉石塔》及其他重磅展品进行布展。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