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专家建议 因地制宜 时空阻截
第4版:上海新闻 2024-09-13
本报记者走访沪郊多个点位,发现入侵生物福寿螺有扩散趋势

专家建议 因地制宜 时空阻截

在梢尖洋河随机打捞的福寿螺(左二)与河岸边随机拾取的福寿螺(右二) 屠瑜 摄

附着在蓝色塑料船上的福寿螺卵块 张潇 摄

长东路边河道随机打捞的福寿螺,重68.5克 屠瑜 摄

本报记者 屠瑜 实习生 张潇

福寿螺原分布于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后因口味不佳等原因被弃于水生环境。因其具有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食性杂等特点,在我国多个区域迅速扩散入侵,已给农业生产、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等造成了危害。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生态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饮江教授表示,结合福寿螺定殖和扩散特点,需要更加关注解决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做好顶层设计,跨部门多部门协作,强化联防联控和联合治理措施,实现对福寿螺的全面监管。

他介绍,针对福寿螺生态生理及栖息的时空特点,因时制宜,从福寿螺全生命周期入手,对福寿螺抱卵、卵、幼螺、成螺四个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精准清理,灭螺阻截。因地制宜,按照农田、河湖、池塘、沟渠、湿地等不同地区土地利用形式及空间场景采取对应措施,安全高效处理。

“福寿螺的生活习性很明显,它主要在河湖两边的浅水区,到了晚上或光线较弱会爬出水面,主要在田埂、稻田、岸壁、木桩、植物茎秆等附着物上产卵,这是个灭螺好时机。”张饮江补充道。他还指出,在防控过程中,要开展系统治理,将生态治理与生物防治方法放在首位,考虑农产品安全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可以运用诱杀技术或植物源灭螺剂,谨防二次污染。

在福寿螺防控中,志愿者姜龙提出,福寿螺螺肉富含有机质、螺壳钙含量相对较高,可以用来堆肥,或是经处理后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张饮江则认为,福寿螺资源化利用的解决思路非常好,但就目前阶段暂不建议“强调在福寿螺防控中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

张饮江在福寿螺防控领域已深耕十余年,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深入研发可循环使用的多维度福寿螺诱捕技术与装备及工具,基因对福寿螺生殖调控的研发,以及福寿螺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入侵评估等。他告诉记者,福寿螺呼吸器官既有鳃又有肺,对温度、水质、水位、盐度、溶解氧、光周期等环境胁迫适应性较强,扩散蔓延较快,需要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防控螺情。

在实地探访过程中,家住双浜村的高老伯告诉记者,周围有少数村民专门打捞福寿螺去卖。业内人士表示,收购福寿螺并无害化灭杀目前是民间公益行为,建议政府适当予以经费补贴。

“生态文明已经写入国家宪法。”加强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落实到位。张饮江强调,从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角度看,做好福寿螺防控也是不可或缺的。福寿螺或携带有寄生虫,人吃了可能会生病,不建议食用,同时会破坏农田、河湖等水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影响粮食安全,影响人居环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